浅谈电镀职业安全及其防治摘要:该文章介绍了电镀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原料、以及其性质,比如各种化学物质的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险危害。还有一些电镀生产中常见的环境因素,如粉尘危害、火灾爆炸、触电危害等。最后并从环境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教育和技术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尽量减少电镀生产对该职业工人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关键词:电镀生产,职业,危险危害,应对措施1引言电镀是工业企业产品加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加工手段,它通常以独立的电镀厂或电镀车间的形式出现,分布广泛,从业人员众多。电镀生产中长期接触各类碱、盐类、氰化物、重金属、各类添加剂等有有害物质,并要在潮湿、噪杂、烟雾粉尘的环境中作业,是一个存在职业危害的行业。我国的电镀行业遍布经济的各个领域。然而,电镀生产中要大量使用强酸、强碱、盐类和有机溶剂等化学药品,在作业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果安全管理工作做得不好,极易发生中毒、灼伤,以致燃烧爆炸事故。另一方面,电镀车间工作场地潮小,设备湿、设备易受腐蚀,也容易导致触电事故。目前,除少数大厂的镀车间外,大多数从事电镀的厂点,规模都较也简陋,缺少机械装备,劳动防护条件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因此,电镀生产安全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已经成为电镀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之一。2电镀行业职业危害分析2.1常用的化学物质及其危害氰化物,包括含氰根的盐类,剧毒品,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氰化氢气体,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可通过呼吸道、食道及皮肤浸入而引起中毒。轻者有粘膜刺激症状,唇舌麻木、气喘、恶心、呕吐、心悸。重者,呼吸不规则,意识逐渐昏迷、大小便失禁、可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5]。氰化物中毒治愈后还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氨水、氢氧化钠等化学药品以相对应的气体和酸(碱)雾形式存在于工作场所的空气中,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吸入后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胸闷、咽喉鼻腔充血、鼻中隔溃疡穿孔、喉痉挛、咽部糜烂溃疡、支气管炎、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肺炎、肺水肿等症状[5]。体外接触可引起灼伤、皮肤过敏、眼角膜穿孔。锌、铜、镍、铬酸盐等金属盐类:吸入气雾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穿孔、鼻溃疡、皮肤接触后引起接触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湿疹。进入人体内引起急性中毒如:气急、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腹泻、腹绞痛、肝功能损害、肾功能衰竭,铬盐还是致癌物质。有机化学品溶剂类主要是烷烃类、乙醇、苯类有毒物质。各类添加剂成分比较复杂,主要以环氧氯化烷烃与醇、炔、醚类的缩合、加成反应物。这两类毒物进入人体后多反映为运动障碍、神经源性损害、血液病如白血病、障碍性贫血等。2.2常见的环境因素及其危害粉尘:电镀粉尘主要产生源为抛光(包括振动光饰)、打磨、喷砂、等工序。主要是造成矽肺病的潜在危害[1]。温度因素:人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件下进行劳动,机体发生体温调节障碍、代谢平衡紊乱,心率加快,血管扩张心脏负担增加,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都有损害,导致作业人员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工作效率下降,动作协调性差,易发生误操作,也易于发生中暑事故。低温通常指10℃以下的环境温度,低温环境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使人体深部体温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保护性或代偿性的生理反应,如颤抖、人体表面血管收缩、代谢率升高、心率和呼吸率加速以及血液成分变化等。若深部体温降至34℃以下,人便会出现健忘、说话结巴和空间定向等障碍、触觉辨别力下降、手的操作灵活性明显降低,影响工作效率。噪声和振动因素:长期在超标噪声环境中工作,听力器官会受到损伤,导致神经、消化、心血管等诸系统发生由生理反应到病理改变的病变。主要反应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振动因素在电镀行业中出现的情况不多见。触电危险:人体接触高压、低压电源都可能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电镀生产中用到很多电气设备,如抛光机、滚光机、整流电源、行车、离心烘干机、电热烘炉、电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