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护理及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护理及预防班级:0709班时间:2008年3月18日(第四周)一、教学目标1、认识流感的危害性2、了解流感的特点3、掌握流感的来源4、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预防二、教学重点:了解流感,流感的护理和预防三、教学难点:流感的护理和预防四、教学过程:(一)案例引导香港、东莞、深圳等地区流感盛行,据不完全统计,造成3起因流感死亡引发了严重的事故。惠东地区饭合小学校园内发生短时间20多个学生因感冒不能上学,虽然没有确认为是不是流感,但只要是在3天内引发这么多的病例,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案例导读:(1)为什么流感会致命?很多人以为流感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於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出现幻觉等,後果十分严重。中医学上称这情况为「外感存里」,症状是经常头痛,四肢疲乏无力,几乎连稍站一会也支持不住,没胃口,一时怕风吹,大热天还要穿毛衣,但一时又不停出汗,连内衣也湿透。中医术语称此情况为「寒热往来」,说明身体机能已开始紊乱,病情严重。(2)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染迅速、发病急。常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明显的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炎症的表现。流行性感冒病毒有甲、乙、丙。每一型中又包括多种亚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最大,而且连续不断,约10-15年即发生较大变异,出现新的亚型。因为人群对新的亚型没有免疫力,所以,甲型多引起大流行。流感病毒抵抗力低,对干燥、日光、热及一般消毒剂很敏感,一般在空气中只能生存30分钟左右,所以要及时发现传染源就可以采取措施做好预防。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病人咳嗽、喷嚏等飞沫直接传播,发病三天内传染性最强。流行性感冒潜伏期短,约1-2天。症状轻的,仅觉全身不适,持续1-2天。症状重的,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四肢腰背酸痛、头痛,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临床上又把流感分为四个类型:1.单纯型最常见,病人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400C,同时头昏、头痛、鼻塞等,一般经3-5天逐渐消退减轻,退热后全身软弱乏力可持续1-2周。2.肺炎型高烧不退,咳嗽严重,呼吸急促,病情可延长至3-4周,少数可导致死亡。3.中枢神经型高热不退,中枢神经症状明显:头痛、头昏、甚至昏迷。4.胃肠型除全身中毒症状外,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由于病人体质、病毒类型不同,流行性感冒病情可大为不同,若并发其它病症就更为复杂。建议如有流感症状出现,请及时向本地医生咨询。(3)流感预警分为蓝黄橙红四级2005年中国流感防治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杨维中透露,经过两年的细致工作,目前卫生部已制订完成了《中国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将不日下发。据杨维中介绍,该《应急预案》明确将应对流感大流行工作阶段划分为准备阶段、大流行阶段、结束阶段。在准备阶段需要做好必要监测与预防工作,包括规范的疫苗接种。一旦流感大流行来临,则根据《预案》的分级要求做出预警、救治和干预。疫情应急反应分为蓝、黄、橙、红四级进行预警。其中,一般级疫情(Ⅳ级)为蓝色预警,即人类标本中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但未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答,或虽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答却未出现临床症状。较重级疫情(Ⅲ级)为黄色预警,即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严重级疫情(Ⅱ级)为橙色预警,即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特别严重级疫情(Ⅰ级)为红色预警,即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或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流感大流行。在此期间,卫生部门将对卫生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并加强危重病人的救治。在大流行阶段,流感疫苗仍然是最强调使用的预防手段之一,疫苗使用策略是,优先考虑保护为社会提供基本服务的人群和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据介绍,我国此次制订的应急预案立足于预防,最大限度减少流感有可能流行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4)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1)、病因:流感由甲、乙、丙三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