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支一扶”工作稳步推进典型材料我市“三支一扶”工作在省厅和省“三支一扶”办的领导下,始终以坚持“三支一扶”大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为工作目标,加强协调,规范管理,热情服务,推动我市“三支一扶”工作稳步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市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一、深入发动,精心组织,确保高校毕业生“下得去”一是摸清基层实际,招募“下得去”岗位。在计划的征集上,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据实提出用人需求,经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审定上报,由市“三支一扶”办统一审核报省;在计划的分配上,正确把握XX县区与县市、山区县与xx县发展不协调的实际,将计划向山区县倾斜;在专业岗位招募上,针对农村基层医生紧缺的情况,加强对医学类高校毕业生的招募力度,并在学历和年龄等资格审定过程中予以相应倾斜。近两年来,共招募了支医高校毕业生近百人,占招募总数的33%,为基层农村输送了急需人才,受到了基层的普遍欢迎。二是深入宣传发动,营造“下得去”氛围。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召开全市“三支一扶”招募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提出工作要求,明确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实施“三支一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政策规定。我们在宜昌人社网上开辟了三支一扶专题,设置了政策栏目和学生风采栏目。在“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岗之前,有的县市还举办“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岗仪式,政府主管领导出席作动员讲话,挑选优秀学生代表作大会发言,营造了一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三是落实优惠政策,拓展“下得去”出路。服务期满后的出路问题是广大高校毕业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联合有关部门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制定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办法》和《关于做好xx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办法和通知》进一步明确了10条优第1页共4页惠政策,分别从公务员定向录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加分、自主创业无息贷款和继续学历教育加分等方面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给予优惠待遇,并向选择在服务单位或农村基层就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予以政策倾斜。如: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原服务单位属事业单位性质,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经本人自愿,单位同意,并报所在地县市区级人社行政部门批准,可直接办理聘用手续;对服务期满后自主创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可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等等。这些政策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增强了“三支一扶”工作的吸引力。据统计,今年我市报名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达750余人,较去年增长了31%。二、视岗派遣,周到服务,确保“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基层“留得住”一是注重人文关怀,用爱心留住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综合采取心理疏导、结对帮扶、岗位调剂等措施,有针对性做好工作。对于外地来宜的学生,实行领导慰问、一对一帮扶等措施,让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对于本地学生,坚持以“回生源地开展服务”为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服务意愿和基层需要等因素,具体安排至服务单位。允许有正当理由并经市、县人社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在市、县范围内调整服务单位。例如在五峰县一支农的同学,因本人是东北人,在该镇大部分为土家族,风俗、生活不习惯,产生了退出“三支一扶”服务的念头。县人社局副局长张承嗣了解情况后,马上与其谈心,并重新安排其到五峰县城中心继续开展服务。二是注重创造条件,用待遇留住学生。为了给“三支一扶”大学生提供物质生活保障,在中央和省财政拨付基础上,我市各地均将三支一扶配套经费列入了年度财政预算。明确规定“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工资和生活补贴必须按月保证,交通补贴和意外伤害保险每人每年1900元,同时办理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了确保各项待遇落实到位,我市各地采取由人社部门统一管理,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三是注重细致周到,用服务留住学生。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状况,我们开设了三支一扶大学生qq群,发布动态信息,第2页共4页组织交流讨论,化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