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乌高速公路徐水至涞源段第16标段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编织依据(1)荣乌高速公路河北段徐水至涞源(晋冀界)段土建工程投标文件及其附件。(2)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河北徐水至涞源(晋冀界)段第16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国家及交通部颁发现行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4)本隧道的机械配置及本单位的施工技术经验。1.2工程概况1.2.1工程地理位置及平曲线寨头1#隧道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高速公路长隧道,隧址所在地隶属于保定市易县仓坡乡寨头村境内,隧道线位内最大标高762m,最低标高525m。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79+873~ZK81+210,长1337m;隧道右线起讫桩号为YK79+870~YK81+100,长1230m。隧道左线平面位于R右1489+A517.7065+A448.9989+R左1120的曲线上,纵坡面设坡率为+2.250%的单向上坡;隧道右线平面位于R右1670+A570.6575+A461.3025+R左1120的曲线上,纵断面设坡率为+2.250%的单向上坡。1.2.2地形、地貌隧址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重丘地貌。隧道走向与山体总体走向大角度相交,隧道通过的山体自然坡度变化。隧道左线进口位于近北北东走向的斜坡处,坡向约100°,山体坡角约30-35°,右线位于一近北北西走向的小山凹内,山体坡角约40-45°;出口左线位于近东西走向的小山脊上,坡向约240°,山体坡角约30-35°,右线山体斜坡坡脚地处地坎边。山体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木和杂草,有少量杂树。1.2.3气象条件隧址区域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充分,降水基本适宜,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暴雨,秋季晴朗寒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多风雪。区内气温以1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随海拔高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海拔高程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3-0.6℃。最高温为徐水,可达42.1℃,最低气温为易县山区,为零下23.1℃。每年最大降雨量为易县620mm/年,最小降雨量为徐水232mm/年。1.2.4地质隧址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沉降带和山西中台隆的结合部位。燕山沉降带主要为震旦纪及其以后的沉积地层分布区,构造形态以北东向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山西中台隆起则大部分为前震旦系变质岩系所占据,褶皱发育,断裂次之。从宏观特征分析隧址区位于一背斜构造东翼部,该背斜部大致处在石胡沟门一线,核部出露底层为太古界阜平群,南营组、漫山组,轴线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其间有燕山期岩浆岩侵入,岩层产状较为平缓。背斜两翼基本对称,出露地层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岩层产状平缓,并见次一级的小型复式褶皱,其褶皱方向同样也显示北东-西南方向,并见有多期岩浆活动和基性岩脉侵入,构造特征较为复杂。线路区,在燕山构造旋回以来,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断裂多以北东向,北北东向以及近东西向,褶皱构造次之。地质调查表明隧址区发育有逆断层F14,与隧道左线相相交于ZK80+952,与隧道右线相交于YK80+944.该断层延伸长度约为30Km,走向近北北东,倾向西西北,倾角56°,造成错位,有脉岩贯入对隧道的完整性有一定的影响。隧址区主要发育的节理产状为322°∠88°、255°∠75°、120°∠28°、96°∠52°、65°∠43°、281°∠63°,上述节理均较发育,节理密线密度小,水平延伸可达数米,微张~闭合。1.2.5隧道涌水量预测本隧道未作钻孔抽水试验,隧道涌水量采用《铁路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推荐的降水渗入公式:Q=2.74×α×W×AQ—涌水量,m3/dα—降水渗入系数:根据本区情况,取α=0.30W—年降水量,取620mmA—隧道通过含水体的地下集水面积(Km2)涌水量计算成果见表1—1所列,水量计算结果为该段总会水面积下的平均汇水量。由列表可知,靠近洞口段及洞身段雨季涌水量相对较大,尤其靠洞身段。按照隧道涌水量分类标准,当涌水量<100m3/d时,属渗滴涌水,当涌水量>100m3/d时,属小涌水,本隧道涌水对隧道洞身有一定影响。表1—1寨头1号隧道涌水量计算成果表桩号左线右线ZK79+920~ZK80+127~YK80+132~YK80+896~长度(m)146425356/669194/367汇水面积(m2)3210934578284265Q(m3/d)4.513.110.96.01.2.6地震本标段内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