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心理学复习笔记第六章注意注意的关键问题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第一节、注意的理论和试验三大注意理论: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和特性整合理论一、过滤器理论与双耳分听技术(一)单通道的过滤器模型(初期选择模型)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且使用双耳分听技术证明了该理论,该过滤器模型的关键思想是它抵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二)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1.追随耳试验:规定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一直复述某一耳听到的信息,并忽视所有来自另一耳的信息。2.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同步容许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3.特雷斯曼使用带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验证了该理论。(三)反应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1.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原则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2.哈德威克和希夫林设计了一种双耳同步分听的追随靶子词试验验证了该模型。(四)模型比较1.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共同点①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加以调整②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③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因而被称为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做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2.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比较①主张知觉选择模型的研究者,一般运用附加追随耳程序,研究注意的集中性②支持反应选择模型的研究者,研究注意的分派性3.无论是知觉选择模型还是反应选择模型都是以认知系统的加工能力或资源有限作为出发点。二、资源限制理论及其试验根据(一)注意能量分派模型1.卡内曼认为,人可运用的资源总是和唤醒相连的,其资源数量可随多种情绪、药物、肌肉紧张等原因的作用而变化。2.卡内曼把能量或资源有限分为两类过程:资源有限过程、材料有限过程、双作业操作的互补原则(二)两种加工过程理论及其试验根据1.施耐德和希夫林提出两种加工过程理论--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加工1)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受意识控制,又称注意性加工2)自动加工:不需应用注意,没有容量限制,不受意识控制,一旦形成难以变化。2.记忆扫描试验三、特性整合理论特性整合理论的关键是将客体知觉过程提成初期的前注意阶段和特性整合阶段,理论的出发点是知觉的特性分析。1.前注意阶段:对特性进行无需注意的自动的平行加工2.特性整合阶段:知觉通过集中注意对特性进行系列加工后整合为客体第二节、注意的操作定义一、注意的操作定义(一)注意的操作定义1.任务定义注意:与否对的地执行了某项任务。在试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关注的是成果而非注意过程2.持续性定义:描述的是注意的保持过程。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任务上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3.加工定向注意:为了改善加工的速度或精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前信息的某个子集的过程。注意看作是从可选物中做出选择的过程。(二)三种注意操作定义的比较1.任务性定义从行为成果来描述注意的存在与否,简朴易行却无法波及注意的内部机制;2.持续性定义看到了注意维持心理过程和意识汇集的一面,却并不能排除其他非注意原因对任务持续件的影响;3.加工定向定义则突出注意在引导和分派心理资源方面的功能,但这一定义不合用于某些十分简朴的任务。第三节、注意的研究措施一、提醒范式1.基本原理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一种明确的输入源,然后把对这一输入源的加工和对其他输入源的加工作比较。2.用途①研究注意指向被提醒信息的过程②比较对被注意到的刺激和对未被注意到的刺激在加丁过程上的差异。3.提醒范式的自变量(1)提醒范式的自变量:提醒的有效性和提醒类型①提醒的有效性:试验中提醒指向的位置和紧接着刺激出现位置的吻合程度,可以控制注意指向目的出现的也许性大小三个水平:有效试验、无效试验、中立试验②提醒类型a.外围提醒、符号提醒、中间提醒b.预言性提醒和非预言性提醒:预言性提醒指在整个试验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