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点、作业)重点推行控制管理法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危险点是指各种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并能使工作人员造成死亡或重伤,设备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的生产现场。危险作业是指容易造成严重伤害事故和财产损失的作业。主要是指各种临时性作业、非生产性作业以及劳动条件恶劣的作业。危险点控制管理是从空间位置上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危险作业控制是从时间序列上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杜绝重大事故发生的有效监控手段。(一)危险点的确定和分级1.危险点的确定危险点应该在对生产现场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危险性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方法,或根据实践经验把二者结合起来加以确定。进行现场调查时应该对作业内容、方法、危险因素、危险程度、曾经发生过的事故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在确定危险点时应广泛听取有实践经验的职工、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领导和其他人员的意见。不论用什么方法确定危险点,都应注意从实际出发,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2.危险点的分级根据危险点可能造成伤害事故和损失的严重程度,一般可将其危险性分为三级一级危险点:可能造成多人死亡,设备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的生产场所。二级危险点:可能造成死亡或多人重伤,导致设备造成较大损失的生产场所。三级危险点:可能造成重伤,导致设备造成损失的生产现场。在具体确定危险点时,应遵循相对独立的和同类的原则。如在一个场所内相同的设备不论几台都可以划为一个危险点,但在一个场所内不同的设备不能划为一类,必须分开划分但也不能把每台设备都划为一个危险点,必须归类。(二)危险点监控管理的要点危险点控制管理是综合应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危险点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加以控制管理,发现、识别、预防、消除危险点的潜在危险因素,防止发生重大事故,保证生产、科研的顺利进行。其管理要点如下:1.突出重点由于危险点是潜在事故发生频率高、事故后果严重的生产现场,因此,只要消除控制了危险点的危险因素,就能防止发生人身、设备的重大事故,这就抓住了安全工作的主攻方向,解决了事故预防的主要矛盾,从而使安全生产有了基本保证。由于突出了安全工作的重点,就可以把单位的人、财、物力集中起来,解决危及安全的关键要害问题,从而有利于加强技术装备的基础建设,提高本质安全水平。2.全面系统危险点控制管理是把整修危险点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含的人员、设备、环境、信息、机构、章法等都是分系统、子系统,它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设备管理、环境整治、信息反馈、隐患整改、考评奖惩等各个方面全面统筹,综合治理,使之协调配合,取得危险点的整体安全效应。对整体安全目标的追求,势必导致对各方面管理要素提出高的要求,从而有助于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推进单位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3.预防为主危险点控制管理要求以系统安全分析和危险性评价作为基本手段,对危险点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价,通过科学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等措施,提前预防,把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阶段,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它把传统的安全管理经验与现代的安全科学理论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三)危险点的控制管理危险点的控制管理的措施和内容可归纳为:健全制度、明确责任、教育培训、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基础建设、考评奖惩。现分述如下:1.建立健全危险点的规章制度危险点确定后,应该在对危险点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有:岗位安全责任制、危险点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惩制度等。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应根据各危险点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的负责人,并明确其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危险点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一级危险点,公司总经理半年一查,分厂厂长月查,车间主任周查,工段、班组长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