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会计准则差异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2005-01-15来源:中国会计网作者:参与讨论:会计社区【2011年会计职称考试课程报名中!】【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轻松拿会计证】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差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净利润、净资产以及同差异相关的具体会计项目上。根据目前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披露按境内、境外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应当遵循“孰低原则”,即以境内、境外会计准则下较低的净利润,以及相应的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作为利润分配的基数,以防止上市公司利润“超额分配”。这体现了利润分配方面的“稳健原则”,有利于保护股东的长远利益。因此,中国准则和国际准则差异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公司利润分配和股东权益。从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看,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大,且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下表是根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81家公司披露的分别按照境内外会计准则编制的2002年度财务报告的统计结果,其中除了中新药业(新加坡上市)采用新加坡会计准则外,其余80家公司均采用香港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从统计结果看,81家公司会计准则差异总额为20.20亿元,占按中国准则计算的净利润的7.42%。而中国石化一家公司的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达19.59亿元,如扣除中国石化的影响,则其余公司会计准则差异占按中国准则计算的净利润的0.46%。可见,总体上2002年会计准则差异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不大。此外,2001年的会计准则差异占按中国准则计算净利润的9.42%,与之相比,2002年会计准则差异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有下降趋势。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对上市公司净利润影响较大的会计差异事项主要包括折旧调整、递延税项、借款费用资本化差异、递延收入及其摊销、大修理费用、固定资产重估减值、控股参股联营公司损益、合并方法差异、投资收益确认差异和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及折旧。从影响的范围看,递延税项、控股参股联营公司损益、商誉及其摊销、折旧调整、少数股东权益、递延资产和开办费、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及折旧、土地使用权评估作价及摊销、补贴收入和职工奖福基金等发生的频率较大。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方面要与国际惯例相统一的问题。我国的公司要参与国际竞争,到国际市场上融资,都需要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要进行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比较研究,才能更好地实行会计准则国际化。考虑到西方会计主要以美国为代表,作为一个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所颁布的会计准则很大程度反映了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最高水平,并对其他国家,乃至国际会计团体制定会计准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选择美国会计准则作为比较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存在差别的原因。一、中美会计准则差异分析1.会计准则制定机制(1)从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主体是财政部会计司下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而美国当今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FASB,是一个代表各利益团体的民间组织。我国会计准则目标是侧重“政府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双目标指向;而美国会计准则目标只侧重于“公众利益”的单目标指向。我国会计准则是法的范畴;而美国其准则制定机构颁布的会计准则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2)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具有保密性和依附性两特点,即保密性是指缺少多次征求环节,依附性是指过多地依赖政府机构。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特点是充分程序,即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遵循一套完整。充分、严密和稳定的程序,以保证准则制定的独立性、公平性和公开性。(3)从会计准则制定方法看,形式上我国同美国一样,采用“概念框架法”,但在实际准则制定过程中,倒更多地表现为偏好集合法的原理。2.基本会计准则(1)从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看,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动因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以“会计法”为依据制定该准则的;而美国是基于改进会计准则的拟定工作,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的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制定之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