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项目部安全标准化资料(后面有部分表格供参考)1、施工分包单位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并制定安全防护措施。2、施工分包单位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使用前检查验收,并填写检查验收记录。3、建立施工设备设施管理档案。4、施工分包单位租赁的施工机械、设备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安全责任。5、检查施工设备设施,填写检查记录。6、检查项目部驻地、施工驻地、材料站,填写检查记录。7、建立特种设备(起重机械、索道、气瓶)台帐和档案。8、制定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进行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填写检查和维护保养记录。9、大型设备设施、特种设备、临时桥梁、索道的搬迁拆除前的风险评估,编制拆除计划、专项方案。10、作业方案或施工组织方案对作业过程中重大安全、环境事项进行描述,并提出安全措施和防护要求。11、对作业过程中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提出安全措施和防护要求。12、重要临时设施、特殊作业、危险作业项目(见附录D),季节性施工,应经安全评估并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方案》。13、对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防范控制措施,建立安全监测、预警机制。14、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按规定编制专项用电方案。15、定期进行临时用电安全检查,填写记录。16、临时用电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填写验收记录。17、脚手架搭设应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悬挂验收合格牌)。在暴雨、台风、暴风雪等极端天气前后组织对脚手架进行检查或重新验收。18、办公场所、营地宿舍、仓库、加工场地等应有相应的消防器材,建立消防设备设施台帐,并定期进行检查,填写检查记录。19、现场应建立动态的重点防火部位或场所清单和档案。20、作业场所温度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高温或低温作业级别规定,应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或防寒防冻措施。21、施工现场应按规定设置交通安全设施、警示标志。22、按规定对交通工具进行维护保养、检测和检验,保证其状况良好。23、与相关方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24、组织机构、人员、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发生变化时,应制定变更计划。25、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根据变更内容制定相应方案及措施,并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交底。26、制定隐患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和排查方法,落实责任人,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确定等级并登记建档。27、根据生产实际,策划检查实施方案,编制检查表,进行隐患排查工作。28、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29、短期内无法消除的隐患制定整改措施。30、对隐患排查治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治理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估。31、建立预测预警机制,制定、采取预防措施。32、组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或危险后果进行评估、制定控制措施,并形成记录。33、建立健全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应急工作体系,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以及相应工作机构,明确应急工作职责和分工,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34、建立与本单位生产安全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35、按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结合实际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见附录F)。36、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37、对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填写记录。38、组织应急预案培训,填写培训记录。39、按规定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40、需要编制的安全规章制度(见清单)。41、将安全生产目标逐级分解,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施工项目部安全目标参照总承包项目部安全目标制定)42、对安全生产目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做记录,一季度一次)43、安全生产费用台帐。(明细表和预算表)44、设备设施进出场报审资料。45、劳动保护用品领用发放记录。46、安全工作会议记录。(一个月一次)47、安全教育培训记录。48、安全学习记录。49、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