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培训工作评估报告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输血也可引起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了一定危险性。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和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一、过敏性反应和荨麻疹输血后可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中型为过敏性反应;重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这些反应属于血浆蛋白免疫性反应,即抗原抗体反应。1、原因:(1)iga抗体:有些受血者缺乏iga,当输血或其他刺激后产生抗iga抗体(可不一定有输血或妊娠史),当输入相应iga时便发生iga的抗原抗体反应。(2)过敏体质。对普通变应原(如花粉、尘埃等)敏感的人,易发生中度至严重荨麻疹,这可能由于ige抗特应性变应原所致。(3)被动获得性抗体。献血者的抗体(如青霉素)通过输血传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相应抗原时可发生过敏反应。(4)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此种患者当注射免疫球蛋白时易发生过敏反应。2、症状和体征(1)轻度。痛痒、局部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关节痛。血液中嗜酸性细胞增多。(2)重度。支气管痉挛,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有喘鸣、脉快、低血压、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有的患者易伴有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二、发热反应状者。1、原因(1)热原:热原是由细菌和不洁物产生的,如蛋白质、死细菌及第1页共4页在输血期间或输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摄氏度以上并有发热症细菌产物。(2)免疫反应。多次输血或妊娠后受血者产生白细胞抗体(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浆蛋白抗体),当再次输入血细胞(也可是全血)时可产生抗原一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原。2、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摄氏度。反应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一般在输血开始后15-120分钟内发生,当患者白细胞凝集素效价高时,可在开始输血5分钟就出现面潮红、热感,输血后1小时出现高热。某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心动过速和头痛,反应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后完全消退。三、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有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之分。1、原因(1)免疫性溶血反应:一、abo血型不合。抗体为igm抗体,为天然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内溶血。二、rh血型不合。抗体为igg抗体,为免疫性不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外溶血。三、其他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发生的溶血有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四、献血者间血型不合。见于大量输血或短期内输入多个献血员的血。(2)非免疫性溶血反应:此类反应较少见,包括低渗液体输注;冰冻、过热或机械操作作破坏红细胞;某些药物的混入;献血或受血者红细胞有缺损(如某些红细胞缺陷性疾病)2、症状和体征(1)这类反应多半在输血过程初期,输入数十亳升后发病,表现为寒战、面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创面渗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少,尿闭以至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常于反应后1-2周变得明显)。(2)患者可突发休克,可发生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而一步第2页共4页引起dic。(3)迟发性溶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外溶血。常见于rh血型不合,偶见于其他血型系。在经产妇或有输血史者,输血后数天或周发生原因不的发热、贫血、黄疸,症状轻微,网织红细胞增多,球形红细胞增多,结体球蛋白降低,可有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少见。四、细菌污染的反应在现代设备和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可以做到血液不受细菌污染,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细菌污染仍然或多或少地发生。1、原因(1)血袋、采输血器具消毒不严、破损。(2)开放式采血和制备血液成分、输血。(3)献血者皮肤消毒不严,采血部位有化脓(4)血液保存、管理不严。2、症状和体征轻者以发热为主。重者于输少量血(10-20毫升后突然病情加重,极度不安,发生剧烈寒战、高热、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干咳、发绀、面部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