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局年度工作报告材料过去的一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全面贯彻落实全市中心工作部署,着重围绕引领城乡发展再创新、推动城市地位再提升、力促城市建设再出彩、确保服务效能再进位、倒逼改革创新再加速的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突出战略导向,规划引领高屋建瓴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为主导,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统筹引领地位,促进城乡一体化、现代化进程。一是聚焦国家战略,加快规划理念创新。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新型城镇化规划、苏南现代化规划的内涵要求,完成新型城镇化专题研究、常泰过江通道方案比较研究、20XX年城乡综合发展报告、武进XX县区可利用土地研究等前瞻性研究成果,高起点谋划创新发展之路。二是把握发展态势,加大区域协调力度。精心组织编制市区重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廊道控制规划、市域轨道交通(三网融合)规划、xx区“多规合一”规划等统筹性规划,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强化规划指导,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推进全市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和重点镇、特色村试点规划编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四是提升都市功能,促进各大板块发展。按照产城融合规划要求,完成金融商务区等一系列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服务工作。深化新龙国际商务城、空港物流园、西太湖科技城等城市新片区规划设计,强化城市路网完善工程、水利现代化工程等综合服务,着力完善现代化都市功能。二、紧扣重点难点,规划保障扎实有力紧紧围绕全市重点工作,构建系统完善、引领科学、保障有力的新型规划体系,提升现代化精品城市的品质内涵。一是紧锣密鼓抓落实,高起点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找准坐标系,倒排时间表,明确路线图,编制历史XX县区、历史村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遗存等一系列保护规划和修缮方案,编写并上报一整套“申名”材料,制定实施一揽子工作计划,精心组织落实“国检”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名城申第1页共5页报和保护。二是全局联动齐推进,高标准保障轨道交通建设。整合全局规划、测绘和管理服务资源,完成轨道交通一号线配套规划编制和工程许可,全方位保障一号线交通疏导、管线迁移、勘探测量及主体工程实施。超前开展轨道交通沿线配套规划适应性调整和二号线配套规划服务,促进土地资源科学利用和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三是惠民举措求实效,高要求服务民生幸福工程。精心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主XX县区社区慢行系统建设规划等民本规划,指导凤凰公园、老运河北侧慢行系统实施,促进公园绿地和教育、卫生、文化资源均等化布局,抓好“城市三改”、住房保障等各项“为民办实事”规划服务,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四是超前谋划出思路,高水平指导“生态绿城”建设。编制完成常州“生态绿城”规划和建设行动规划,指导推进以“增核、扩绿、联网”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绿城建设。编制xx区新型旅游交通发展规划,推进生态休闲区域品牌建设。五是精益求精树典型,高质量编制环境整治规划。编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城市家具设施专项规划,开展城市“第五立面”管控研究、高架路环线周边地区综合整治规划,有力促进“9313”行动计划实施。20XX年,我局被评为“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集体”。三、整合创新资源,管理服务提质增效夯实法治基础,创新科技手段,强化管理内控,细化服务举措,努力实现审批效能与服务品质双提升。一是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基础不断夯实。深入组织开展规划管理案例分析研讨活动,拟订控制城市道路挖掘管理规定、规划许可变更延期补办撤销撤回注销管理规定、城市绿地建设导则、建设工程批后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规定,着力夯实依法行政基础。二是智慧测绘持续深化,信息系统扩容提质。智慧常州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工程深入开展,智慧常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和智慧常州时空基准建设有序推进,航空影像、城市三维、地下管线、电子地图等基础数据体系不断完善,智慧测绘成果不断丰富,质量显著优化,应用更加深入。城乡规划一套图建设扎实推进,智慧城乡规划工程成效明显,数据中心机房提升工作顺利完成,审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