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无偿献血情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无偿献血是一种主动向别人奉献本人力量的公益活动,侧面表达了一个社会的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素养的总体水平,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都可以主动参与无偿献血,为我国的医疗工作奉献本人应尽的一份力,这是一件可喜的现象,但是由于我国医疗水平与世界一些兴隆国家的差距,我国国内现在流行的献血方式主要仍然传统的献全血,而一种更科学,更先进,效果更好的献血方式成分献血远远不够普及,许多公民对这种献血方式的平安性持疑心态度,为此我们社会实践团队希望通过这次较大规模的调查,对南京市民无偿献血情况能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并向更多的南京市民宣传成分献血,鼓舞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成分献血中来。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规模较大,地点分布较广,7月7号开始,7月16号完毕,历时十天,调查团队一行十几人兵分两路,十天之内分别前往了南京理工大学,月牙湖,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河海大学、东南大学、珠江路、湖南路、紫金山、鼓楼、新街口等十几个地点,调查方式以调查征询卷和发宣传单(同时口头讲解)为主,十天以来,共计回收调查征询卷1997份,散发传单xx多份,调查的同时,我们也为南京市血液中心募集了一些有意前往南京血液中心进展成分献血的志愿者,共计274人。数据统计时,我们统计了征询卷中每一题各选项的人数(征询卷和结果附后),力求得出较为客观明晰的结果。一、引言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挽救别人生命,志愿将本人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酬劳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开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表达,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目前无偿献血主要有两种方式,传统的献全血和比拟新型的成分献血(成份献血是借助血细胞别离机采集某一血液成份,同时将其他血液成份回输给捐献者体内的过程),世界一些兴隆国家95%以上的献血方式都是成分献血,但是由于我国的成分献血事业起步较晚,而且一些详细设备还不够普及和完善,因此普及范围不大,但是成分献血作为一种更先进更科学的献血方式,具有恢复期快、成分血易保存、治疗效率高、输后不良反响小等优点,因此我国正在大力倡导这种献血方式,并相应建立了一系列的有助于普及成分献血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大多数公民对这种献血方式感到陌生,因此持疑心或观望态度,因此今后普及成分献血工作仍然一个比拟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志愿者的大力宣传,需要每个公民的不懈努力。此次社会实践名义上是调查研究,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宣传和普及。二、根本情况(1)本次调查样本中女性为837人,男性为1160人,按照结果来看,不管从无偿献血的比例仍然成分献血的比例来看,男性都要高于女性,但领先优势不大,不管从生理角度仍然心理角度来看,这个结果符合我们常理的推断,也是我们事先可以预测的。(2)从样本人群不同年龄层次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出18岁50岁年龄层次上的献血比例较高,而50岁以上献血比例为0,其中年龄在2635之间的人群献血比例明显高于平均值,无偿献血的比例比平均值高出8%,成分献血比例比平均值高出0.6%。这个结果貌似合情合理,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由于首先此次调查的样本有明显偏向年轻人的情况,比方说35岁以下人群占样本85%以上,而50岁以上只占3%不到,实际上50岁以上人群当中有许多也可能献过血,只是未必在50岁后才献,因此这里必须指出本次调查征询卷设计时的一个缺陷,我们实际应该调查的是他们献血时的年龄而不是现在年龄,由于样本中确信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献血时年龄段和他们现在所处的年龄段不符的现象,如此就可能会阻碍我们的推断,但是误差不会太大,由于年轻人献血比例高,中老年人献血比例低的总体趋势是不会变的。(3)从样本人群受教育的不同程度上来看,我们可以觉察献血比例和受教育的程度是根本成正比的,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参与过无偿献血或者成分献血的比例较高,其中本科生以上学历的无偿献血比例以及成分献血比例都接近平均比例或高于平均比例。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