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毕业别离之际》篇一:写在《监利人》创刊五周年之际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追逐梦想——写在《监利人》创刊五周年之际安频花开花谢,月圆圆缺,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之间,五年的光阴在我们指缝中悄然流逝。五年前,我们选择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夏日,选择在那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东湖之滨,创办了《监利人》杂志。当散发出油墨香味的创刊号分发到各级各类读者手中时,封面上那圆月朗照的荆岳长江大桥的漂亮图景,就像夏天葱翠的绿一样,不经意间就舒爽着朋友们的视线,顿时,一股鲜活的气息弥漫于全身。紧接着,总第2期,总第3期,总第4期……不断到刚刚从印刷厂运回,便即刻邮寄到您手中的2016年第7期(总第53期)。在这一本又一本的《监利人》上,我们留下了一行行深深浅浅的编创足迹,留下了一串串萦绕脑海的漂亮经历,留下了诸多作者、读者、专家、学者的高度欣赏,留下了一个个追逐“演绎乡愁,聚拢乡情”的梦想……家国情怀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调查工作时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谈到:“新农村建立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照乡村本身开展规律,充分表达农村特点,留意乡土滋味,保存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五年来,《监利人》一直在“本刊特稿”、“特别关注”等靠前的重要栏目中,连续组织稿源,报道监利县域经济跨越式开展、引资、三城同创、三万活动、漂亮乡村建立等“重头戏”。尤其是在去年六月一日深夜,得知“东方之星”在长江监利段水域翻沉后,主编安频立即驱车赶赴监利县城,率领谢金城、吴边、谢均焱等采编人员,参与“小城大爱”的救援行动。全体人员积极投入采访,十个日日夜夜。发文章五十多篇、一百余条,并将所有文章网上传播。这些多篇有份量的稿件,被中国网等十多家网站转载。除了写稿传稿之外,还组织小车六辆,接送受难者家属和各省工作救援专班二百多人次。向家属、专班、志愿者、解放军发放杂志三千九百多本,购置雨伞三百把、毛被五十床及其他物品,接待外地网站采访人员开支经费九千多元。联络黄冈好人送价值近三万药到军营、工棚、福利院、工作专班。五年来。协助监利乡亲患者联络医院、医生七十二人次,协助办理住院十三人次。五年来协助学生就学、考硏十九人,联络介绍学生就业二十多人次。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如育才基金的两次活动中,协助筹划组织有关人员幕捐、共同在监利主办本土书法家捐字专场,主动协助联络活动会场,用大版面免费宣传该基金会的作法与成效。杂志社在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五年来拿出近万元元支持贫困学子、残疾人和重症病人,为贫困户送旧衣服十多包。组织天下监利人群捐款二万零二百元(其中杂志社及编辑四千五百元)、衣服六包、雨伞四十把,送到三洲,尺八、柘木、桥市七所学校的近七十多名贫困生手中。下属的《监利人》艺术团到周老红色地专场演出,中央电视台全程拍摄。现在正在排练节目,今年“七一”建党九十五周年将专场献礼演出,此举遭到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确信和赞扬!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也确实是说,只有我们每个人修好了身心,完善了自我,我们才有可能示范和治理好本人的家庭,实现家庭的和谐美满。《监利人》还将报道的触角伸向一个个看似一般却并不平凡的家庭,这其中有几十年侍奉病残公婆的孝敬媳妇,有为儿女治病而变卖家产四处求医的年轻父母,有深情思念父母养育之恩的党政干部,有含饴弄孙、童心未泯的退休老师。是的,每一个家庭和谐美满了,这个国家也就和谐美满了。故园风物记得在创刊一周年的纪念文章中,《监利人》曾打出了如此的旗号:《监利人》亮的是什么牌?《监利人》亮的是促进监利经济开展之牌,亮的是展示监利游子风采之牌,亮的是抒发乡思乡情之牌,亮的是回溯监利历史文化之牌,亮的是演绎监利民俗风情之牌,亮的是品味家乡风味特产之牌??五年来,《监利人》陆续采访报道了约一百位星散于省内外的监利游子。他们之中有党政官员,有企业精英,有科技俊彦,有高等学府的教授学者,有知名医院的内外科医师。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从监利这块热土的大街小巷中走出来,从故园的田垄村舍走出来。当我们用地道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