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精选及答案篇一:《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题及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三、四句写出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怎样的特点:清幽(或清静、幽静)。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的心情。(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4)本诗的两组对偶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5)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6)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了诗人: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7)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8)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答: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9)颈联中“空”字写得极好,为什么?答:使人心空灵,生动的表现出禅院环境清幽、自由,使人的烦恼、俗念,顿时消失。篇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1)你认为颈联的“诗眼”是哪些词?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2)你认为尾联两句有矛盾吗?如何理解这两句的关系?(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1)诗眼是悦、空两个字。这两个字准确的表现了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体现了诗人向往佛门和内心的平静。(2)没有矛盾。诗人在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只剩下种磬的声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这与常建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是吻合的。(3)抒发了诗人忘却尘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篇三: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选择题篇一: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选择题篇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选择题题破山寺后禅院相关阅读及答案快啊、要具体分析语文水水好萌16342014-11-04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惟闻钟磬音.注释:(1)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县虞山北.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主.(2)清晨:指日出前后的一段时光.古寺:指破山寺.(3)初日:初升的太阳.(4)曲径:弯曲的小路.幽处:幽静的住所.(5)禅房:即后禅院,僧人的住室.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6)山光: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悦:娱乐.这句是说,鸟儿在初日映照下山上美丽的景色中飞鸣自乐.(7)潭影: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淡秀的影子.这句是说,恬静清澈的潭影使人万念俱消.(8)万籁:各种声响.此:此时.(9):钟、磬(qing庆)寺院中诵经和斋代似是而以敲击发出信号,钟响开始,磬响停止.译文: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篇三: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答案选择题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一、解释词语1、禅房2、空3、万籁4、磬二、内容填空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这是一首五言2、这首诗以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和,抒发了诗人和。3、首联“清晨入古寺”点明4、颔联作者采用的手法写出禅房的5、颈联写;尾联以钟磬音映衬山寺的6、诗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成语是、三、判断或选择题(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