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运点却成污染源天河区棠下垃圾转运站位于马路边,每天上午的垃圾清运工作时段,臭气四溢,路过的行人大多掩鼻绕道而行,而附近的居民则不停地抱怨。垃圾转运站、存放房、收运点等设施被认为是“厌恶工程”,它们留给民众臭气噪音、二次污染种种负面印象,似乎建在谁的附近都不乐意,一时间,城市垃圾清运设施成了众矢之的。一边要更好地做好垃圾清运,一边又要疲于应对大量投诉,面对这难解的“心病”,城管部门和专家均呼吁市民理性看待垃圾清运设施。此外,专家还建议城管部门自身也应尽快升级垃圾清运政策以及技术设施,更精细地进行垃圾清运工作。垃圾清运设施成众矢之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每次作业持续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处理之后,地面污水残留,周围散着臭味,都三四年了,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附近一位居民称。上午10点,几辆满载餐厨垃圾的手推保洁车已停在天河区棠下垃圾转运站前,装运期间,许多垃圾掉在地上,更有污水从运输车后装箱底渗出,臭气在空气中飘散,途经转运站的路人不禁掩鼻绕行,而这样的垃圾装运工作一直持续到10点40分仍在进行。类似的垃圾转运站还出现在海珠区的西基东小区内。西基东垃圾转运站每天早晨8点、下午2点、晚上8点都将进行一次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每次作业持续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处理之后,地面污水残留,散着臭味,很难闻,都三四年了,这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附近一位居民称。除了垃圾转运站,用于清运垃圾的还有许多垃圾存放房和垃圾收运点,它们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位于天府路边上的华建大厦垃圾存放房也引起了周围居民的不满,“每天早上七八点时,我想在阳台上呼吸新鲜空气,结果闻到的都是臭气。”住在华建大厦附近东方新世界小区的一位住户如是说。华建大厦垃圾存放房专门负责收集华建大厦A、B、C栋的垃圾,B栋一位住户表示:“每天早上上班路过,都会感觉很臭。”而附近叠翠台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还接到过业主的投诉,称曾经看到垃圾存放房上方冒过白烟,担心其含有有毒物质。不合规的垃圾清运站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垃圾转运站选址并没有避开临近商场、餐饮店、学校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周围也没有作为隔离带的植被。有些不仅有损空气环境和市容市貌,还减缓了人流流动速度,加剧交通拥堵。据了解,广州全市(十区)日产生活垃圾一万多吨,垃圾最初分散在各个区域,由环卫工人负责收集,将其送至附近的垃圾清运设施处,再由垃圾运输车集中拉走处理。根据国家建设部2006年修订的《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91(以下简称《规范》),垃圾转运站选址应避开临近商场、餐饮店、学校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主要是避免垃圾转运作业时的二次污染影响甚至危害,以及潜在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社会或心理上的负面影响。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从建筑结构或建筑形式上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或完善。在实际操作中,棠下垃圾转运站前面是一条马路,背后是两栋写字楼与一排住宅,附近是天河龙涛学校,与垃圾转运站的直线距离大概仅有100米。该转运站占地约300平方米,而周围覆盖的植被却十分稀疏,靠马路一侧仅有一排低矮的灌木,很难起到防尘除臭的作用。至于西基东垃圾转运站则直接在居民楼前的一处停车场内,与住宅楼不过六七米的距离。停车场内还有一排商铺,包括一些餐饮店。该垃圾转运站周围几乎看不到作为隔离带的植被。同时,两者还都存在程度不一的二次污染,周围均有污水残留。上述垃圾转运站的污水残留,除了源自垃圾装卸环节,一定程度上也是垃圾运输车的密封性能不达标所致。有《规范》约束的垃圾转运站尚且如此,无具体规定的垃圾收运点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体育西路的垃圾收运点设置在人流密集区,就位于体育西路地铁站G出口站边上,该垃圾收运点总长约25米,由几间环卫工具房和一排手推保洁车组成,它横亘在越秀骏汇大厦和广东红盾大厦之间,前面马路车流不断,后面则是商铺与住宅。整个体育西路垃圾收运点被繁华与喧嚣紧紧包裹,到了晚上,此地人流量更大,许多小贩都会到转运站周围摆摊,售卖各种小吃、点心及水果,而地铁口处每时每刻都有人员在流动,因而此处垃圾收运点的设置不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