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安全文化人文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摘要:本文拟对加强石油运输企业安全文化人文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进行阐述说明,结合石油运输企业在专业化运输中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刻剖析,深究内在原因,为石油运输企业安全运输提供借鉴。关键词:安全文化;人文建设;意义;作用前言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各类交通事故存在“88102”的规律,即每100起交通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10起为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综合造成的,只有2起是难以预防的。美国调查的7500起工伤事故,由于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占88%。我国事故统计表明,80%以上事故是由于员工不安全行为所致。1提出安全文化建设的背景1.1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行为不规范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矛盾。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者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协调等各项活动。安全管理思想在石油运输安全管理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员工,关键是做好员工的思想,建立安全意识。设备必须由员工操作、使用,制度必须由员工落实、执行和遵守,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也需要人去创造。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从集团公司、公司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来看,不是因为装备不好、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而是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大量的违章操作所导致的。1.2加强安全文化人文建设是对生产力水平低而易发生产事故的补充和完善。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运输安全生产事故更加突出,运输总量高,重特大事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死亡人数是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运输伤亡总和的4倍。2007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10余年居世界第一。近三年来,我国交通事故(未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年死亡人数均超过了1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00人,每4.8分钟就有1人死于车祸,相当于每天坠毁1架满载客人的波音777型飞机。石油运输安全生产事故多发与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从业人员状况密切相关。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安全生产的总体状况,大力发展智能化、自动化是石油运输发展的方向,但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努力。在石油生产技术装备不可能在短时期就有很大的改善、自然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已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1.3加强企业安全文化人文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国家对安全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已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2005年初步建立起发展安全文化的模式和体系,2010年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2020年安全文化建设稳定全面发展,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政策上的依据。集团公司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企业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安全装备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搞好安全工作已经变成了广大员工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不安全生产的行为逐步所广大干部员工所摈弃。沙运司企业安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底蕴沉厚。如形式多样的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文艺宣传、“三违”帮教、HSE管理、路检路查、归场检查,跟车上路、干部押车等,这些安全文化活动为员工群众所创造、所接受。运输公司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安全文化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提练,建立了石油运输企业的安全文化,成为石油运输安全工作的源泉和动力。1.4石油运输单位安全文化建设已蓬勃发展。运输公司要做强、做精、做大石油运输主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建成国内一流跨国运输物流企业,广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就必须建立特有的安全人文文化,引进安全管理理论指导安全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安全工作稳步发展,引导、塑造、凝聚广大员工为之奋斗。2安全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安全文化的内涵在不断的优化、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