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版12月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汇报2016年3月3日根据通知要求,现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矿井基本情况******煤矿1983年建矿,1993年投产,是**集团骨干矿井之一,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最新核定生产能力170万吨/年,2015年完成产量160万吨,2016年计划产量170万吨。矿井位于**煤田北部,北靠**山脉,井下背斜构造,断层密集,条件复杂。投产初期开采背斜北面,目前开采背斜南面,可采煤层6层:2、4、6、11、13、15层,主采2、4、11层。开拓方式。立、斜井混合开拓,-400单水平开采,水平集中大巷,采区石门运输,开采深度-180~-810米。采掘布局。3个生产采区,六采区主力采区、后三采区配煤采区、七采区充填采区,布臵4个工作面,10个掘进头;采煤为综合机械化冒落开采和充填开采,掘进为综掘和炮掘。运输方式。主运系统由西翼和南翼两条皮带运输干线组成,实现了原煤运输皮带化;辅运系统使用电瓶车,用于水平大巷运输,装备10部单轨吊机车,形成了采区单轨吊网络。排水方式。一级直排,正常涌水量48m/h,最大涌水量72m/h,最大排水能力1800m/h,水仓容量4343m,井下配套建有超磁水处理系统,水仓变清水池,矿井水循环利用。-1整性,造成矿井生产块段小,不规则工作面多,断层打放、搬家撤除频繁,不利于安全高效生产,也造成系统复杂、第1页共4页战线长、人员多,安全管理难度加大。二是复合顶板隐患。复合顶板亦称离层型顶板,直接顶总厚为0.5~3米左右,一般夹有0.1-1.5米不等的软弱岩层或煤,易与上部岩层离层,造成冒顶。******煤矿复合顶板主要存在于前组2、4层工作面,赋存状况不稳定,同一煤层不同区域复合顶板的厚度不一,因此,要根据现场揭露的顶板岩性和厚度来确定复合顶板支护方式。掘进期间,逮复合顶板施工难度大,要求的支护强度高;回采期间,顶板较难控制,易造成掉顶。三是煤尘爆炸隐患。矿井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鉴定,2层爆炸指数37.43%,4层爆炸指数36.02%,尤其是后组11层,爆炸指数41.63%,矿井严格执行煤层注水制度,采掘工作面建立综合控尘系统,加强了运输、转载等产尘地点喷雾洒水,有效控制了粉尘爆炸威胁。四是煤层自燃隐患。矿井2层煤自燃发火期60天,4层66天,11层55天,为二类自燃,特别是2、4层复合顶开采期间,顶煤落入采空区,煤层自燃隐患较大。五是隐蔽致灾因素。主要是采空区、底板灰岩含水层。底板灰岩含水层为奥灰,承压岩溶裂隙静水,奥灰岩层厚度大、面积广、静水储量大,对后组11、13、15层煤开采威胁较大。同时,受周边及上下层煤开采叠加关系影响,同层的下阶段和下层煤工-33、安全管理问题。一是矿井安全周期不断延长,干部职工容易产生盲目乐观、思想松懈,麻痹大意的心态,在安全生产形势任务教育上需要加强。二是矿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仍需加强,特别是综掘生产有所欠缺,存在炮掘迎头,井下放炮危险没有根除;部分生产区域、环节受条件影响,机械化程度较低,职工劳动强度偏大,需要上装备、搞创新,提高机械化来降低劳动强度。三是职工存在不安全、不文明的行为,尤其是新工人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以及安监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第2页共4页三、抓好安全的思路措施困境之下、改革面前,******煤矿将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牢固树立“越是困难越要抓好安全、抓不好安全更困难”的理念,坚决做到“五不”:安全第一不动摇,安全投入不减少,安全管理不放松,安全精力不分散,安全标准不降低,确保矿井安全生产长治久安。重点抓好四个方面:1、夯实双基做加法。坚持双基固安,围绕“人机物环”科学管控,在巩固诚信管理、梯度管理、安全评价管理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模式,提升安全管控能力。一是推行“1+3”风险预控。1:危险源超前辨识,从源头控制不安全因素,避免危险源向安全隐患转化;3:深化专业为纵、区域为横、矿井综合的“三个安全评价”,变安全检查,事后罚款的被动考核,为现场研判,方案优化的动态评价。二是完善“3-dsy”信息管控。加强人员、隐患、组织三个-53、科技兴安做乘法。积极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