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集镇育才村调研报告张兴俊20XX年8张营乡刘营村调研报告青干三班学员孙树其按照县委组织部安排,我于11月12日入驻张营乡刘营村进行实践锻炼,入村后我利用5天的时间,深入到部分党员、群众家中通过听汇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村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获取了刘营村整体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并结合这些材料深入分析了刘营村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开展好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一、刘营村基本情况1、概况刘营村与张营乡政府所在地张营村相邻,全村150户,人口606人,劳动力37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年流量65人,耕地899亩,下辖3个村民小组,党员21名。已通公路、自来水。2、经济发展情况该村以农业为主,棉花常年种植面积在850亩以上,近年发展西红柿大棚6个,机井17眼,其中深井一眼。2009年人均纯收入1375元。3、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刘营村党支部共有3名成员,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由刘华岗同志兼任,另有支委、村委2名,均交叉任职。刘营村“两委”1在刘华岗的的带领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全村共有党员21名,预备党员2名。二、存在的问题1、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没有集体资产,没有收入,可支配收入有限办公经费紧张,办公条件简陋。由于集体收入匮乏,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甚至债务累累,导致修桥、铺路、医疗和教育设施等公益事业缺少必要的财力。加之一些村民经济上并不宽裕,对频繁实施的新型合作医疗、新农保、一事一议项目第1页共4页建设等公益活动热情不高,致使各项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2、产业结构单一。目前刘营村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高效农业方面发展落后,虽然新发展了6个大棚,但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纯农业的发展模式很难使经济的发展有大的飞跃。3、基层党建薄弱。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仍然不够强,有个别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创新不够大胆,致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村级阵地建设滞后,至今没有自建“两室”,仍然依靠租赁;党员成员素质低、年龄结构老龄化,党组织活动开展困难,缺乏有知识、有文化、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事业心强的年轻人。4、干部责任心欠缺。党委政府布臵的工作执行能力不高,上级分派任务到基层,基层的干部就开互相的推诿,不能够予以重视,最终导致工作不能按时的完成。5、远程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村里虽然拥有了远程教育的平台和载体,但是几乎没有使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6、村民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由于在家的村民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村里缺少文化生活的载体,大多数时候以打扑克、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生活。导致少部分村民缺少脱贫致富的意识,没有发展的思想理念,这也是全村发展步伐滞后的原因之一。7、干部群众思想不解放,缺乏创新意识,党支部和村委会没有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三、对刘营村发展的建议1、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当前,基层干部群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还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可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能人带动、建立合作组织,发展村级特色经济,打造特色产业,既可增加本村收入,也可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2、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农业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第2页共4页想方设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加大资金、技术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充分利用我村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开发高效农业,加强经济作物新品种推广,发展规模反季节蔬菜大棚。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以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切实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推行“四三二一”运行机制,发挥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作用,加强阵地建设,争取项目“两室”。让全村党员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推手,为新时期推动我村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4、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方争取上级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有限的可用财力,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