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思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消费安全和社会稳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际国内均出现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期安徽的毒姜,前几年的奶制品“三聚氰胺”等事件,已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已成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特别关注的热点。为了全面提高和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就如何营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和消费环境作一定浅显思考。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现状(一)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自20xx年以来,我县极积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先后制定了《绥阳县无公害蔬菜发展规划》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到目前为止,全县初步建起了一套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二)农产品安全生产情况我县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境内暂无重大工业、企业,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据调查统计,我县20xx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7.01万吨;油料2.89万吨;蔬菜(辣椒)40.6万吨,其中干辣椒产量2.8万吨,鲜蔬菜产量37.8万吨;生猪出栏50.20万头;牛出栏1.34万头;羊出栏2.69万只;禽类出栏315.21万羽;肉类总产7.24万吨,禽蛋产量达0.54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311万吨。从以上数据可看出蔬菜产业是我县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三)全县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我县的专业合作组织,在国家政策扶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重视下,发展较快。20xx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20xx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20xx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4个,20xx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20xx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4个,20xx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1个,20xx年第一季度成立5个,合计194个。其中:种植类134个(果蔬类51个,农作物10个,高梁6个,金银花8个,茶叶3个,魔玉2个,烤烟类37个,薯类16个,中药材1个);养殖类30个。但这194个当中基本运行的只有170个,薯类基本上未运行,正式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计网128个。(四)“三品一标”认证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到20xx年底全县累计完成7个无公害农产品(蔬菜)认证(其中4个在20xx年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换证1个,无公害产地3个,无公害蔬菜产品6个,回归鸡蛋1个,正在培育有机农产品基地一个。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一)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情况自20xx年以来,我县主要采用海红鑫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对从基地、超市和市场抽取的农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进行农药残留情况检测,检测项目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总的残留量。检测样品主要从15个乡镇的蔬菜种植基地、县城内食为天和蓝天市场、兴隆和福乐多超市抽取。每月2-4次不定期进行农残例行抽检外,还在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开展农残抽检,对检出不合格的移交执法队进行处理。20xx年抽检样品625个,经速测未出现不合格产品,20xx年抽检样品867个,检出2个不合格,20xx年7月止抽检562个,检出1个不合格,对不合格产品移交执法大队、农安股进行了处理和整改。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工作的正常开展,对违法经营、使用高毒高残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的违法行为得到一定遏制。(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体系建设情况20xx年起绥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挂靠于绥阳县植保植检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县委政府和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20xx年根据相关部门批复正式从县植保植检站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站所,于20xx年5月在县洋川镇古城路3号正式修建“绥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总面积564.13平方米,总投资71.229万,室内面积377.5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