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水运专题会发言同志们:一、围绕水运建管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继往开来,必须发扬成绩不懈怠“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水运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港建设全面铺开,特别是水上交通安全基础更加扎实,监管责任更加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连续4年无较大及以上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发生,获得了全国海事系统文明单位、全国港口普查先进单位、全国安全竞赛优秀班组、全国安全文明航区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涌现了“十佳业务标兵”、“十佳优秀验船师”等杰出代表,成为全水运交通工作战线上的一大亮点,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水运发展战略定位取得重大突破。新规划的全水运发展重点为“四江六港”,第一次将渠江和港建设纳入了全水运发展重点,正式确定了渠江出川水运大通道和港作为全枢纽港的地位。第二,水运建设速度和模式取得重大突破。渠江四九滩至丹溪口航运建设工程项目在全创造了当年提出项目、当年完成规划、当年开工建设的跨越速度。同时,该项目由市政府与港航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在全率先实行市、企合作建港模式。第三,水上运输运力结构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强制淘汰低质量运输船舶1600余艘,保留的300多艘客渡船全部完成技改升级。实现水路客运量1645万人次、货物运输量2530万吨,分别比“十五”增长16%、32%。第四,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手段和船舶救生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加了车、艇等执法交通工具,重点渡口、码头和客运船舶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深入推进“救生衣行动”,“两个100%”(船舶必须按照乘客定额100%配备救生衣,乘客100%穿救生衣)标准严格执行到位。第五,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取得重大突破。持续开展以视频监控、风险警示、应急管制、黑名单惩戒、隐患排查、普第1页共7页及救生设施、船舶技术性能检查整改和老旧船舶改造等为主要内容的“6+2”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完善县乡政府、涉水部门、海事监管机构、水上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四方面安全责任体系,乡镇政府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通过上级考核验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水运事业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的结果,是全市广大水运工作者奋力拼搏、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的结果,是各级各界广泛支持、协同推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长期工作在水运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关心支持水运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十一五”全市水运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队伍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等。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加以解决。二、围绕加快水运发展的重大利好形势,正确研判,必须牢牢把握机遇不放松加快水运发展是进一步提升我市区域优势的一项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成绩,击鼓奋进,在科学判断发展形势中抓住机遇,在准确理解大政方针中把握机遇,在全面推进水运工作中用好机遇,奋力实现“十二五”水运发展新跨越。第一,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水运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长期机遇。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水运建设。去年8月,温家宝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工作,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今年1月,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XX〕2号),交通运输部也针对意见出台了《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内河水运建设和发展目标。同时,中央新一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也明确支持内河水运发展,标志着加快发展内河水运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二,委政府高度重视水运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机遇。第2页共7页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了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决策部署,并把水运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委刘奇葆书记多次考察调研水运发展并作出重要指示,去年11月12日来到港视察,对水运发展寄予殷切希望。今年2月28日,航务海事工作会在成都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水运建设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