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产业保持强势结构调整稳步推进——2002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分析及建议十堰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7-9点击:304上半年,围绕着"服务东风公司、发展汽车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开发特色产业"这一政府工作目标,各级、各部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克服困难、乘势而上,使全市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形势基本稳定,工业经济高速运行,第三产业稳步发展,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财政金融态势良好,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高效的发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8.42亿元,占年计划的50%,同比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9.91亿元,占年计划的34%,增长0.1%;第二产业65.46亿元,占年计划的58%,增长22.9%;第三产业33.05亿元,占年计划的43%,增长10.3%。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特点1、农业结构持续调整,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全市粮油播种面积为89.11千公顷,调减了20.74千公顷,调减18.9%,因在收获季节遭受低温阴雨等自然灾害,损失夏粮10万吨,油料1万吨,春茶125吨,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全市夏粮总产18.5万吨,比上年减少30%,夏油总产6054万斤,比上年减少13.6%。为减少灾害损失,全市积极落实查苗补苗、抢播抢管等补救措施。已补育水稻秧苗3万亩,补植玉米苗11.3万亩,扩大繁育红薯苗可植插3万亩,补种豆杂5万亩。蔬菜产业已成气候,黄姜、魔芋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全市把壮大蔬菜产业作为重头戏来抓,收到了实效。全市上半年共完成蔬菜播种面积60万亩(其中:全市保护地蔬菜生产面积12.9万亩,比上年增加40%),产量在6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约5亿元。收购各类山野菜675吨,比上年同期增长近一倍。蔬菜营销人员已达3.2万人,蔬菜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格局正逐步形成。整个蔬菜业已是种植业的支柱。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搞活多种经营,全市种植黄姜面积已达44.7万亩,同比增加10.9万亩;魔芋5.6万亩,柑桔品改8万亩,生产呈稳步发展态势。产业链条在努力拉长,附加值有所提高,龙头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在增强。养殖业保持平稳。上半年牲猪出栏81.7万头,同比增长4.4%;牛出栏2.54万头,同比增长4.6%;羊出栏16.1万只,同比增长近3.6%;肉类总产量7.8万吨,同比增长约2%;禽蛋产量1.7万吨,同比增长0.4%。同时因牲猪品改进程的加快,上半年优质猪肉占猪肉产量的17%左右,比上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乡镇企业实现恢复性增长。今年以来,通过狠抓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推进民营化进程,乡镇企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11.24亿元,同比增长18.21%;完成产值43.35亿元,增长15.13%;实现销售收入55.53亿元,同比增长21.86%;实现利润1.87亿元,增长8.83%。在乡镇企业发展的同时,对农村剩余劳力的吸纳力也显著增强,加上打工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不断深化。农民收入有一定提高,上半年农民人平现金收入实现695.7元,增长9.5%。从收入结构上分析,来自家庭经营的收入占43.2%,同比增长1.2%,而来自外出从业收入为157.8元,同比增长16.6%。结构调整的成效得到充分体现。2、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1.6亿元(不变价,下同),同比增长38.9%。中央企业完成144.8亿元,同比增长42.5%,而东风公司十堰基地完成139.5亿元,同比增长45.1%,是全市工业的主要拉动力量。同时省属工业完成8.2亿元,同比增长21.3%;市(县、区)属企业完成48.5亿元,同比增长32.1%。在中央工业的带动下,一些地方工业开始走强,突出表现在通达集团、三环专用车公司等汽车龙头工业企业,增速分别达到48.6%和89.3%。汽车工业的增长,拉动全市工业增长达36.8个百分点。新产品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多年的产品调整和国内市场形势的不断好转,东风公司从前年三季度开始一举扭转了生产不利局面,重型车市场保持了23个月的旺销势头,显露出良好的竞争态势。今年上半年共生产汽车9.7万辆,同比增长39.9%。其中重型车生产3.9万辆,增长110%,最高月份产量已达7600辆,载重车中的比重已达50%以上。新产品产值的增长尤为突出,上半年已达70.0亿元,增长387%。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