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融合产物——实效动态整合营销传播(EAIMC)主讲人:科嘉艺营销广告集团总裁肖开宁第一部分中国进入WTO后,本土广告面临的严峻考验与转型压力一、本土公司的挑战1、WTO引发市场重新“洗牌”,绝对霸主尚未确立;2、本土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要求广告公司提供系统服务或更专业的服务;3、外资、合资企业挤占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4、媒体的迅猛发展促使广告公司必须整合服务;5、由于培训本土企业家营销意识,要求本土广告公司提高自身水平。二、发展方向1、动态整合企业资源,渐进性实行营销推广,确立品牌优势;2、专业化、正规化与本土化、实用化结合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3、联盟与创新,吸收并融合国际先进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4、联盟与合作,占据终端,健全实效营销广告网络,合作双赢;5、人员培训与潜能开发,增强综合竞争力。第二部分国际广告公司的“本土化”进程与战略转型1、人才本土化;2、诉求中国化;3、投放网络化;4、专业分工化。第三部分飞速成长的中国市场是创新营销广告理论的熔炉1、中国市场不透明,地区政策差异大,不可控因素很多,加大了投资风险;2、中国市场变化太快,死亡太快;3、竞争中形成各派理论;5、基于以上原因产生实效动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第四部分近十年来中国本土营销广告业正规化,国际化产物之一——实效动态整合营销传播(EAIMC)1、EAIMC理论简介与形成背景;2、EAIMC的主要理论架构与特点介绍;3、EAIMC的市场实战案例简介;4、EAIMC与美国IMC的异同;5、EAIMC的中国市场应用前景。第五部分期待与展望:本土化、国际化、产业化与整合实效化。“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的融合产物——实效动态整合营销传播(EAIMC)主讲人:科嘉艺营销广告集团总裁肖开宁WTO,而且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中国足球队也圆梦进入世界杯决赛。这一系列事件意味着国际化将是未来的主旋律。国际化的视野将对中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整合,这就要求广告公司要用国际化的视线去实行本土化操作。中国的广告公司在环境制度和广告行业本身深层转型的背景下面临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挑战。中国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起恢复广告经营,20多年来广告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品牌竞争的角度看,基本上可以概括为80年代杂牌与杂牌的混战,90年代名牌对名牌的淘汰战,21世纪初名牌与名牌的遭遇战的大洗牌阶段。根据中国企业的特点要求广告公司要不提供专业、专项服务,要不提供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专业、专项公司是从事广告事物中某一项专业工作,比如包装设计或海报POP等设计,这类公司人员少,优势区域集中。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是广告公司承揽企业的整套宣传与市场推广方案,包括企业公关宣传与整合营销传播体系。随着合资广告公司数量的增加和外商独资广告公司的出现,广告公司之间的竞争势必加剧,广告专业人才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小广告公司将会受到冲击,一大批经营管理落后,实力较弱的广告公司将被淘汰,部分中小广告公司有可能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扩大自身规模和竞争实力,从原有的零散运作转向集约运作。近几年媒介广告研究科学化、广告时段/版面销售专业化和价格体系规范透明化,媒介奖重视广告经营协作,自觉调整专业媒介(广告)经营购买公司、广告公司和企业的关系。同时,近年来专业媒体购买公司纷纷登陆中国,他们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来经营媒体,抢占了广告行业的下游,迫使广告行业的生存空间变得非常狭小。由于本土企业家管理意识的加强,提高了企业人对于市场的看法,广告公司作为企业品牌的管家,在做品牌形象设计与市场推广时,必先提高自身水平、整合好自己,才能有足够的说服力来整合市场。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会发现是达能、宝洁、麦当劳等外资品牌对中国品牌进行掠夺的一年。一些民族品牌在外资品牌的攻击下节节衰退,有的品牌在辛苦维护已有市场地位;有的品牌破于竞争的压力,不得不从中心城市游击到农村;有的品牌彻底地从中国市场上消失。在一个全球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的时代里,民族品牌的削弱与消失,证明我国的一些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