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冶金行业安全管理现状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提出300∶29∶1安全管理法则,这个法则意为: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非常可能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1起重伤、死亡事故。海因里希法则让企业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对于增强企业安全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降低事故率,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尤为重要。一、企业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总体安全管理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督管理工作,立足防范,突出重点。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法规和生产措施,有效控制各类事故发生,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实现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以安全生产管理价值创造和安全风险降低为核心,基于现代生产链管理,依托信息化流程和专业化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安全生产管理成本,保证安全生产管理质量,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防控安全生产管理风险,对企业安全管理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等,实现安全管理过程中人、机、物、法、环五因素的和谐发展,避免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及其他损失。二、如何进行有效的企业安全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人、机、物、法、环五个因素是现场安全管理的方向,安全生产的核心,提高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人:指制造产品的人员;机:指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料: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法: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其中人和物处于中心位置,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海因里希的研究说明大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则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因而,海因里希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论一样,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进一步追究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认为人的缺点来源于遗传因素和人员成长的社会环境。三、冶金行业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冶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冶金行业已形成了包括由矿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以及相应配套专业和辅助工艺等构成的完整工业体系。但冶金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高粉尘作业多,起重伤害、高处坠落、中毒窒息以及机械伤害是冶金行业的主要事故特点。炉窑、塔器、管道与大型机械纵横交错,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在社会公众看来是一个高危行业。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总体运行平稳,较大和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近年来冶金工业的高速发展,并没有带来伤亡事故的高位波动,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基本平稳。但全行业发展很不平衡,国有大型企业总体安全生产情况良好,众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安全管理混乱,设备工艺落后,本质安全条件差,职工素质低,盲目无序生产的情况仍然十分突出,安全生产隐患严重。一些企业工伤事故出现抬头或起伏波动,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冶金企业现主要分为国有中央企业、国有地方骨干企业、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几种类型,其中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冶金企业的安全管理及体制建设主要由各企业自行负责。除在安全生产法规的执行情况和事故调查处理方面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外,全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国有中央和地方骨干企业生产设备的本质安全度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较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普遍实行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近年来在不断加强和改进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极大地促进了冶金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情况较复杂,大致可概括为几种类型。第1类,企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员工素质高,有自己的员工培训中心,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有自己的安全文化,达到或超过一般大中型国有冶金企业管理水平。第2类,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