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品运输、押运、装卸作业规程一、运输作业规程1、运输前的工作准备⑴运输前应认真检查货物包装和容器封口情况,严禁运输无外包装的任何易碎品容器。⑵作业时应站立在上风处,防止有毒烟雾、气体对人身的伤害;罐装后,应将进料口紧密封严,防止行车中车辆晃动,造成腐蚀品从盖口溅出,伤及周围人员和车辆。2、运输安全要求⑴装载有易碎容器包装的腐蚀品时,驾驶人员要平稳驾驶,密切注意路面情况,上下桥隧、过铁路道口等情况。在路面条件差、颠簸振动大而不能保证易碎容器完好时,应缓慢通行。⑵运输途中应每隔一定时间停车检查车上货物情况,发现包装破漏要及时处理,防止漏出物损坏其他包装,酿成重大事故。3、灭火方法及撒漏处理⑴灭火方法腐蚀品的灭火方法可概括为:大量用水、谨慎用水。无机腐蚀品发生着火或有机腐蚀品直接燃烧时,除具有与水反应特性的物品外,一般可用大量的水扑救。即使有些腐蚀品会与水反应,但这些物品量较少,而大量的水迅速扑上足以抑制热反应,也应用大量的水扑救。但用水应谨慎,宜用雾状水,不能用高压水柱直接喷射物品,尤其是酸液,以免飞溅的水珠带上腐蚀品灼伤灭火人员;同时,要控制水的流向,以免带腐蚀性的水流破坏环境。不少腐蚀品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烟雾,用水扑救时,产生的蒸汽也可能有毒性和腐蚀性。因此,扑救时应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且人应站在上风处。与水会发生剧烈反应的大量腐蚀品发生着火时,用大量的水若不能抑制,液体腐蚀品应用干砂或干土覆盖或用干粉灭火机扑救。⑵撒漏处理①腐蚀品撒漏。液体腐蚀品应用干砂、干土覆盖吸收,扫干净后,再用水洗刷。大量溢出而用干砂、干土不足以吸收时,可视货物的酸碱性质,分别用稀碱或稀酸中和。中和时,要防止发生剧烈反应。用水洗刷撒漏现场时,不能用水直接喷射,只能缓慢的浇洗或用雾状水喷淋,以防水珠飞溅伤人。②溴污染。溴为棕色发烟液体。沸点为55.8℃,遇水极易挥发,蒸汽有毒。污染时,污染处撒上硫替代硫酸钠溶液,使溴生成溴化钠,最后可用大量水冲洗。在污染处理作业时,要注意防火,因溴与有机物混合,可能引起燃烧。二、押运作业规程1、出车前根据危险货物性质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和应急处理器具。2、装卸过程⑴装卸作业前应穿戴耐腐蚀的防护用品,对易散发有毒蒸汽或烟雾的,应备有防毒面具。并认真检查包装、封口是否完好,要严防渗漏,特别要防止外包装破烂脱底。⑵装卸作业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液体腐蚀品不得肩扛、背负;忌振动、摩擦的货物或易碎容器包装的货物,不得拖拉、翻滚、撞击;没有封盖的包装件不得堆码装运。⑶具有氧化性的货物不得接触可燃物和还原剂。⑷有机腐蚀品严禁接触明火、高温或氧化剂。⑸酸性腐蚀品与碱性腐蚀品不得混装,无机酸性腐蚀品不得与有机腐蚀品混装。⑹装载必须按规定标记吨位装载,并留有相应的膨胀余位,严禁超载。3、运输过程⑴运输途中发现货物撒漏时,要立即用干砂、干土覆盖吸收,,清除干净后用清水清洗;大量溢出时,应立即向当地公安、环保部门报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酸性货物撒漏,用碱性货物撒漏,用酸性稀溶液中和。⑵运输途中发现货物着火时,不得用水柱直接喷射,以防腐蚀品飞溅;对遇水发生剧烈反应,能燃烧、爆炸或放出有毒气体的货物,不得用水扑救。着火货物是强酸时,应尽可能抢出货物,以防止高温爆炸、酸液飞溅,无法抢出时,可用大量水将其容器降温。⑶事故扑救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对易散发腐蚀性蒸汽,或有毒气体的货物,必须使用防毒面具。扑救人应站在上风处。⑷如果有人被腐蚀物品灼伤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以稀释酸、碱性,必要时送医院救治。三、装卸作业规程由于本类货物能灼伤人体组织(皮肤接触在4h内可见坏死现象),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其散发的粉尘、烟雾、蒸汽能强烈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吸入会中毒。其中,无机酸性腐蚀品大多数具有强氧化性,接触可燃物会引起燃烧。有机腐蚀品都易燃,接触明火、高温或氧化剂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同时散发出有毒气体,有机腐蚀品的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此,装卸该类货物应具备下列安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