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價格問題的産權分析1武漢大學商學院江春2摘要:本文認爲,中國的價格改革雖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是,與國際市場價格體系相比,中國的價格體系及價格形成機制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中國現行的産權制度,因此,要在中國創造真正的市場價格機制,並形成真正合理的市場價格,唯一的辦法是必須從根本上改革中國現行的産權制度,以實現財産所有權的分散化。本文的分析又一次充分驗證了産權經濟關於價格的形成“”和決定問題實質上是産權如何界定與交換以及採取怎樣的形式的問題這一理論命題的正確性。關鍵詞:價格産權雖然中國自1979年以後不斷進行價格改革,從而使中國的價格逐步趨於市場化。但是,站在全球經濟及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則中國的價格體系及價格決定機制同國際市場價格體系及決定機制相比仍存在著相當的差異,顯然,這種差異不利於中國經濟的市場化及國際化。有鑒於此,本文將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一中國與國際價格體系及價格決定機制之間的比較分析爲分析中國的價格問題,最佳的辦法是將中國的價格體系及價格決定機制同國際市場的價格體系及價格決定機制進行比較。(一)中國的價格體系同國際市場的價格體系之間的差異從現實來看,中國的價格體系同國際市場的價格體系存在著以下差異:1.中國能源,原材料等初級産品的國內價格總的來說低於國際市場價格3,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産品(如紡織、服裝、制鞋、玩具等)價格也比國際市場價格低、但中國的技術密集型産品(如絕大部分化工産品、彩色顯像管等電子産品、優質鋼材等)和資本密集型産品(如電視、空調、有色金屬等冶金産品、重型設備、汽車等)的價格則比國際市場價格高。總之,加工程度越深、附加價值越大,技術密集度越高的産品,則中國的價格比國際市場的價格高。2.中國的貿易品(主要是製成品)和耐用消費品(包括交通工具、文娛耐用品、建築物等)的價格總的來說高於國際市場價格,而非貿易品和非耐用消費品的價格則比國際市場價格相對低廉。從非貿易品絕對價格水平的國際比較來看,中國非貿易品的價格水平幾乎是世界上最低的。3.從服務業來看,凡具有較大技術或知識含量的服務(如金融、保險、旅遊、通訊、廣播電視網路、鐵路、郵政、電信等)價格,則中國高於國際市場價格(中國的電話費用平均爲美國的七倍);而涉及到人們基本生活需要的服務(如醫療、教育等公益事業和城市供熱、供水、供電、供氣等)因蘊含有大量的政府補貼,因而中國的價格低於國際市場價格。4.值得強調的是,中國的大部分農產品(如大米、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價格在不包括土地使用成本的情況下已超過了國際市場價格,中國農產品價格在過去15年的漲幅已超過美國過去180年(1800~1980年)的漲幅。中國的糧食收購價格,近年來也一直大幅度1本文是作者于2000年至2001“”年在美國傑克遜維爾州立大學從事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制度基礎這一課題研究時所形成的一個成果。作者在美國曾專門就中國的價格體系同美國的市場價格體系(即國際市場的價格體系)進行過細緻的比較及廣泛的考察。本項研究也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專案編號:70141013)的資助。22江春,1960年生,中國武漢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已出版專著五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10多篇,主持過兩項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一項世界銀行科研專案,一項中國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專案。專著《經濟增長的産權問題》獲第二屆中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中國,武漢,430072。jiachun@wdu.edu.cn)33但必須注意的是,近來由於生産成本的上升,目前中國的一些能源和原材料(如原油、汽油、柴油、電力s、鋼材、生鐵、銅、鋁錠等)在不包括自然資源的耗用成本情況下,其價格已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地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奶製品的價格也高於國際市場價格。5.中國工業製成品(特別是高新技術産品)的價格也高於國際市場價格。據統計,1998年,中國48種主要工業品,有22種産品的價格超過國際市場價格,如汽車,化工,醫藥産品等。總之,中國的産品價格仍在相當程度上不能正確地反映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