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题: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摘要对于问卷所提供的数据,用ACCESS和SPSS统计和制表,得出同一人群的不同的乘车分布表、餐饮分布表、消费额分布表,并作出相应分布的直方图。从直方图可以形象地看出,乘车除私车人数较少外,其余乘车方式基本均衡,吃西餐比吃中餐人少,尤其是年龄段2的人群。用餐和出行视为两个不同时间段,分别就每个时间段进行计算。用餐和出行均采用最短路径,然后列出具体路径表,再由此表和已统计出的规律计算经过每个商区人数,然后把用餐和出行计算出的人数相加即得通过该商区人数,也即为通过该商区的人数,该人数除以总人数得人流量,最后绘制出人流量分布表。根据第一二问的结果,并根据人购物欲望值与商区提供的效用值对应,大MS和小MS在每个商区所提供的效用是不同的,视商区的人流量而定,人流量越大所提供的效用越大。运用著名的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的思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建立起商区效用产出与各商区的大、小MS个数的关系模型。根据生产函数的产出均衡条件,得出各商区大、小MS的数量近似分布。根据最后的结果分析总结出经济可行的MS布局方案。关键字:个人倾向,生产函数,边际效益,效用函数。一、问题重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为了满足观众、游客、工作人员等的购物须求,要在比赛主场馆的周边地区建设临时商业网点,称为迷你超市(MS)网,主要经营食品、奥运纪念品等。设置时要满足三个基本要求:满足奥运会期间的购物需求、分布基本均衡和商业上盈利。图1和图2给出了相应的信息在规定的20个商区内设计MS网点。图3是预演运动的运动场,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得到人流量的归律。问题1根据调查数据,找到观众在出行、用餐和购物等方面的归律。问题2在奥运期间每位观众每天平均出行两次,并且采用最短路径,算出20个商区的人流量分布。问题3要求满足三个基本要求,得出20个商区内MS网点的设计方案。并且阐明其方法的科学性,是否符合实际。二、问题分析题1需要找出观众在出行、用餐、购物等方面的规律,附录中给出了某体育场馆的相关调查数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三次调查的结果基本相似,于是采取按人数求加权平均值。问卷调查了观众的乘车方式、餐饮、消费额(非餐饮),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发现:出行、用餐、和购物等方面都与性别、年龄、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有关,其中性别、年龄为主要因素。迷你超市的数目多了就造成竞争加强,少了就满足不了观众的总需求,同时由于观众的总的需求量有限,体育场馆周围的空间有限,规模太大不利于人群的流通,可能造成人群的阻塞,故不能大量新建迷你超市。从而给定合理迷你超市的数目和大小比例有利于人群的疏散,商业盈利和中国文化历史的传播。三、模型假设1.每位观众平均每天出行两次,一次为进体育馆看奥运,一次为出体育馆用餐。2.各个看台容量为1万人,观众均在看完比赛后进行用餐,所以每个时刻各个看台出口的人数相同。3.比赛主馆场中人流量分布与某运动场预演的运动会的人流量分布情况相同。4.北京奥运和某体育场馆的人群结构相同,即各种人群比例相同,且个人倾向相似。四、模型建立与求解问题1:下面将返回的问卷数目,统一称为调查的人数。通过对某运动场的三次调查得各次调查的男女人数如表1所示表1:男女人数的统计表第一次调查男:1826女:1674第二次调查男:1688女:1512第三次调查男:2035女:1865由表1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基本上接近11:10;三次调查的总人数的男女比例为5549:5051,近似为11:10。借鉴预演运动会的观众比例构成,可以设定北京奥运会的观众男女构成为11:10。问卷调查了观众的乘车方式、餐饮、消费额(非餐饮),通过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发现:出行、用餐、和购物等方面都与性别、年龄、消费水准等因素有关,其中性别、年龄为主要因素。例如:20-30岁的人群消费观念较强,消费额大部分都在3档,占总人数的32.4%,是大部分销售额的客户来源。故可以将人群按性别和年龄段分成8种人群:20岁以下男士,20-30岁男士,30-50岁男士,50岁以上男士,20岁以下女士,20-30岁女士,30-50岁女士,50岁以上女士。后文所有的考虑都将在将人群分为这8种人群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