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举办大型活动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宣传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国际、国内影响力,给城市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正是近年来各地大型活动不断升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大型活动短时间内在活动场所周围聚集巨大的交通需求,给正常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既能保证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要把对群众正常交通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摆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大型活动道路交通安全保卫的概念(一)大型活动的概念。大型活动,也称大型群众性活动,是指由政府组织或单位(社团)主办,在特定时间内,面向临时占用或者租用公共场所举办的,由不特定多数人参加的公共活动。目前我国各地的大型群众活动主要包括节日庆典、重要会议、各种赛事、商业展会、文娱演出等五类。(二)道路交通安全保卫的概念。道路交通安全保卫,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国家赋予的职权,在道路上或与道路交通有关的地方,对符合警卫规格的首长和外宾,或有一定规模的群众活动,保卫其交通安全、畅通的工作。(三)大型活动道路交通安全保卫的概念。大型活动道路交通安全保卫,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为保证大型活动的顺利举办,通过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或者交通管制等措施保卫其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警戒和保卫工作。二、大型活动的主要交通特征大型活动的共同点是会诱增大量突发交通量,给周边道路带来巨大交通压力,同时又产生静态交通等问题,交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活动成功与否。(一)停车需求大。大型活动由于规模越来越大,参加人员和车辆越来越多,加之多数活动的场馆、广场配套停车场地狭小,停车位不够,造成停车位供不应求,停车困难又增加了进散场时交通管理的难度,从而直接导致现场及周边交通拥堵。(二)诱增交通量大。为满足大量交通流集散的需要,需要相应的交通方式来承担。通常大型活动诱增的交通量都非常大,诱增交通量少则千余,多则上万,周边道路往往承受不了正常交通量与诱增交通量的叠加交通量,给道路交通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三)具有集中单向、带冲击性的交通流。大型活动交通具有集中到达和集中离去的特性,同时对结束时间集中的活动来说,由于散场时间比进场时间更集中,散场的交通冲击比进场的冲击更大。当交通供给小于交通需求时,道路交通处于超饱和交通流状态,路网的交通状态很不稳定,极易发生严重的交通堵塞。三、大型活动道路交通安全保卫的主要做法(一)制定交通管理政策近年来,我国陆续举办了像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等一系列超大型的群众性活动,举办这一类型的群众性活动往往需要在事前对整个活动的交通需求进行分析,制定单双号限行、货车限行等交通总量控制政策、专用车道保障政策、场馆周边停车政策、警车带路政策等一系列的交通管理政策,以满足整体交通需求。(二)制定交通组织方案交通组织是做好大型活动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的基础,交通组织方案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大型活动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的成功与否。交通组织方案一般包括交通管控区域的划分及管控措施、进散场人流及车流组织、停车场规划及车证的制作和发放、公共交通组织等部分。交通组织方案的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1.优先满足要人车辆的停车需求和提供快捷的疏散线路;2.开、闭幕式优先选择大运量的集体交通和公共交通疏散人流,控制入场车辆的数量和禁止货车及无证车进入会场的管制范围;3.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依托高容量的高、快速路和主干道向外疏散交通;4.动、静态交通结合,实行就近停车和人车分流,保证安全;5.各种不同性质的交通流向明确,管理上简单可行;6.交通管制措施尽量减轻对市区正常交通的影响。(三)制定交通设施设置方案交通组织方案制定之后,随之配套的就是要制定交通设施设置方案,交通设施设置方案是交通组织方案能否正确实施的硬件保障。交通设施设置方案包括交通管控区域的禁止类和指引类设施设置、各类交通流线的指引类、隔离类设施设置、各停车场的指引类设施设置等等。(四)制定交通保卫工作实施方案交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