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归纳1.为何说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是在受通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很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多种原因,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教育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某些外部原因:教育自身的状况;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依赖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依赖于社会发展的状况,包括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老式和民族心态以及公民整体素质等。2.影响学制建立的根据?(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学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在阶级社会,学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具有明显的阶级性。(3)本国民族历史文化老式。(4)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在确定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的时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于处在不一样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小朋友,提出不一样的规定。(5)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每个国家的学制均有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建立新学制时,既不能脱离本国学制的历史沿革也不能忽视吸取其他国家学制改革的有益经验。3.试论述基础教育课改革所倡导的“全人发展”理念。“全人发展”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大众化和个性化,即教育机会均等,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详细表目前:(1)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2)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主线理念。(4)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详细性。4.试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均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生活、自己和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5.试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发明等措施来实现学习目的,即积极的自觉自愿的学习,学习的“自主性”体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基本特性。(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毕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起工作,在完毕共同任务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3)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积极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意愿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措施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获得创新实践能力与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积极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发明性。6.试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教育理念。(1)发展性课程评价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2)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其基本内涵体现为:1.评价的主线目的在于增进发展2.评价内容多元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评价原则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一样需求.3.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措施与质性评价措施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措施,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志等4.评价主体的互动化,建立师生、教师、家长、管理者、小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增进被评价者的发展。5.评价过程动态化。(3)建立增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详细包括如下四个环节:一、明确评价内容和原则。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措施。三、搜集和分析反应学生学习状况的资料。四、制定增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