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家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淄博作为一个设立省辖市只有66年历史的新兴城市,综合实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这座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创造了许多耀眼夺目的辉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饮水思源,这些辉煌和成就的取得,来自于一代代淄博企业家的拼搏奉献、奋斗进取,饱含着一代代淄博企业家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他们的艰辛和牺牲。广大企业家是淄博城市发展当之无愧的最大功臣和中坚力量。企业家引领企业和工人为淄博带来了无数荣光和骄傲,企业家引领企业和工人为淄博创造了巨大财富。现在全市有12.3万户企业,贡献了86%的GDP、82%的投资、84.2%的财政收入和绝大部分就业。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家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正是一代又一代淄博企业家的艰苦创业、苦干实干,奋斗不息、奉献不止,才有了我们现在这样良好的产业基础,才造就了我们这个城市的辉煌与荣耀。企业家们的贡献有目共睹,企业家们的作用不可替代。对广大企业家为淄博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和努力,党委、政府不会忘记,全市人民不会忘记。二、绝不能“一棍子打死”传统产业和企业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传统产业和企业,绝不能用今天的标准“一棍子打死”。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到,传统产业虽然现在步履艰难、甚至被一些人看作包袱,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它们为国家和我们这个城市作出过巨大贡献,对此我们绝不能忘记和抹杀。我们强调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传统产业,并不意味着保护落后、维持旧的动能。传统产业绝不应该是污染和落后的代名词。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落后的产业属性,只有落后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只要技术、设备先进,传统产业里照样有高新技术企业。因此,传统产业并不可怕,也绝不是包袱,只要转变理念思路,坚持用现代理念和技术进行嫁接改造,这些传统产业资源就会成为淄博发展的宝贵财富。真正可怕的是传统产业不进取、不提升、不创新,那样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被市场、被时代所抛弃。传统产业绝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要研究如何改造提升优化、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在这里,我想对各位企业家说,市委、市政府对本土企业与外来企业一视同仁,毫不动摇地支持本土传统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我们会像支持“双招双引”一样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让技改项目与招商引资项目享受同等的优惠支持政策。三、“企业家只要不触碰四条红线,任何部门都不能找他们的麻烦”可以肯定地讲,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群众的就业,就没有政府的税收,我们就没有能力去搞建设、优民生、保稳定、抓发展。因此,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优环境,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必须做好的事情。我们要发自肺腑、发自内心地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让企业家和各类人才爱上淄博、创业淄博、扎根淄博。在这次会上,我们印发了《淄博市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试行)》,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感受到党委、政府助其发展壮大的真心和决心。第一,要打造高品质的活力时尚宜居环境。这是衡量一个城市吸引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为此,淄博要突出做好三篇文章:1.做好城市品质提升的文章。重点是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风貌、城市色彩等进行高水平谋划;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品质化,对城市的道路、公园、绿化景观进行深度提升;要大力改善我们的大气环境和水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生态淄博美丽淄博,增强城市对优质资源要素的吸引力。2.做好城市活力度、时尚度的文章。紧盯时代发展潮流,研究制定时尚产业扶持政策,聚集时尚活动、时尚产业,形成时尚文化;有针对性地布局适合企业家和各类人才需求的新的消费业态、商业模式、生活业态,布局一批咖啡馆、酒吧、时尚餐厅、口袋公园、文化体育场馆等休闲空间,积极打造融合文化、时尚、创意、消费等元素的特色商业街区,增强对企业家和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城市的“时尚气质”和“活力指数”。3.做好城市功能完善的文章。围绕产业所需、创业所需、人才所需,科学布局和完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