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异地搬迁调研报告二、工作措施针对发现的问题,XX市XX县区委组织部高度重视,从创新机制、创新措施等方面入手,严把“五个关口”,进一步提高异地发展党员工作质量。一是实行“关口前置”,严把异地入党入口关。异地入党是指因外出务工、经商、办厂、居住、进修等原因,离开户籍所在地,被户籍地以外的党组织吸收入党。根据中央和省、市组织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我区规定,外出人员申请入党,必须具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单位或地点,并已连续工作生活两年以上,可以由工作生活所在地有关党组织发展入党。二是实行“双重培养考察”,严把异地入党培养考察关。采取以发展地单位党组织为主、户籍所在地党组织配合的办法,建立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共同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全方位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等情况,并做好对发展对象的教育管理工作。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当发展对象具备了党员条件后,接收其入党申请的外出工作生活所在地党组织,在征求我区基层党组织意见后,才能吸收他们入党。三是实行“两公示两审查”,严把异地入党政审关。我区规定,异地党组织向区内有关党组织进行函调或外调,必须通过县(区)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发函或开写介绍信。基层党组织按照“两公示两审查”的程序,对异地入党人员进行政审。一是公示在外工作情况,证明材料由当地县(区)级组织、劳动部门出具。二是公示政审内容,基层党(工)委收到外地政审函后,将政审函等有关情况在政审对象所在社区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公示时间一般为5至7天。三是社区党组织审,公示结束后,社区党组织召开班子会议,根据公示期间反映的情况以及平时掌握的情况出具政审意见,报基层党(工)委。四是党(工)委审。基层党(工)委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形成政审结论和有关意见,加盖党(工)委公章后,寄回外出地党组织。第1页共7页四是实行“一审查三核实三不接收”,严把异地入党组织关系转接关。一是“一审查”,即认真审查党员档案。看是否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规定的操作规程开展工作,看材料内容之间逻辑关系是否矛盾、时间关系是否混乱,是否有省掉程序或不按程序发展的问题。XX县区各党(工)委根据审查结果,将档案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汇总,填写《异地入党党员情况反馈表》,报XX县区委组织部备案。二是“三核实”,即向现户籍所在街道、社区核实,向当地组织部门核实,向发展地乡镇党委核实。根据《异地入党党员情况反馈表》所反映的问题,XX县区委组织部派专人到“问题党员”所要转入的街道、社区进行调查,并就“问题党员”的情况函询发展地组织部门、发展地乡镇党委,主要核实“问题党员”身份是否属实,了解其在当地工作生活期间的表现情况。三是“三不接收”,即培养考察时间达不到规定期限的不予接收,入党材料不齐、程序不完备的不予接收,模范作用不突出、群众威信不高且反映有问题经调查属实的不予接收。五是实行“一案两追究”,严把异地入党责任关。按照“谁发展、谁负责”的原则,对违反《党章》和其它党内法规规定,采取弄虚作假或者违反有关规定程序异地入党的,党组织关系不予接收,并向其所在地党委组织部门反映,建议按有关政策规定取消其党员资格,并对有关基层党组织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对区内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异地党员,如有弄虚作假或违反发展党员程序的问题,将责令基层党组织取消其党员资格,追究党组织书记和相关人员责任,并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切实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个别异地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程序不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规定,发展党员要按照递交入党申请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确定发展对象、政治审查等程序进行。对没有进行政治审查和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个别异地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第2页共7页时,存在程序把关不严,入党材料不齐全等问题,有的没有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年以上的教育培训,有的没有进行全面考察,有的政审材料没有经原籍地村(社区)、镇(街道)两级党组织审查,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