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到小学调研汇报材料汉滨区茨沟镇柴河村情况汇报尊敬的李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大家上午好。热烈欢迎大家来到汉滨区北大门,美丽的茨沟镇,深入到柴河村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调研、指导工作,下面,我将全村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一、基本情况茨沟镇柴河村位于茨沟镇东南部,距中心集镇4公里,是由原柴河村和谭沈村合并而成。现全村总面积9.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亩,其中水田120亩,辖17个村民小组,310户,1426人。有党员29名(其中女性一名),平均年龄40岁左右。换届后,村级“三委”班子共由8人组成,平均年龄41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全村主导产业主要以烤烟、畜牧、劳务输出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3823元。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三问三解活动中,我们通过建立民情档案卡,发放入户调查表,在镇包片领导及驻村干部带队下入户走访群众,对全村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主要情况如下1、农户家庭经济状况:按照收入在3000元以下、3000元--5000元、5000--8000元、8000以上划分,全村可分为五保户、低保户、一般户、中等户、富裕户五种类型,其中五保户19户20人,低保户43户136人,一般户185户980人、中等户52户289人、富裕户1户4人,按照新扶贫标准,全1村贫困人口有123户463人,贫困发生率为32%。全村从事种植业的占25%,养殖业的占7%、从事二、三产业的占64%。收入来源中,种养殖业占居30%,劳务经济55%,政府补贴性收入占10%,其它类占5%。2、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在2009年和2011年中相继完成了到村主干线的硬化及示范路建设工程。2009年至2010年通过村民筹资投劳和上级交通等部门立项扶持,修建延伸到村主干线公路两条,总里程达15.5公里(其中:东沟路4.3公里,谭沈沟路11.2公里),贯穿全村13个组,目前尚有4个高山村民第1页共4页小组不通公路;全村有人饮工程1处,解决了200余人饮水问题,尚有800余人饮水困难;辖区内户户通电,现有联通、移动基站各一座,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3、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近年来,全村依靠山地资源,积极发展种养殖业。2012年,发展烤烟123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400余万元,发展魔芋400多亩,生猪存栏量596头,羊143只,其中有规范化养鸡厂、养猪厂各一个,年劳务输出500余人。4、社会发展现状。村级三委班子健全,有村级党员活动室,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团结务实。近三年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建有学校、卫生室、农家书屋等,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公路建设1、从2004年至2009年,西康高速公路始终处在紧张施工当中,为了支援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柴河村将村级公路作为西康高速路的施工便道提供给高速使用,无法及时硬化村级道路,也就不能享受到全省2007--2009三年通村水泥路硬化的政策扶持。一直到2009年上半年,西康高速正式通车后,我们在克服了下半年连阴雨多、时间短等诸多不利因素后,才将通村水泥路施工至该村村口,仅贯通全村四个村民小组。后期,群众强烈要求再次延伸水泥路时,但已经错过了全省实施三年通村水泥路的政策机遇。因此硬化公路的深度远远不够,交通较为不便,严重制约着该村的经济发展。2、在2009年至2010年延伸修建两条15.5公里到村主干线时,共投资160余万元。由于遭受2010年“7.18”和2011年“8.31”洪水灾害,致使大部分道路水毁严重,交通全部中断,村上又组织筹劳筹资进行改造修复,再次投资45万元。目前该村的交通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便利。但两次建设共投入资金205万元,上级补助45万元,群众投劳、自筹30万元,尚有资金缺口130万元,至今无法解决。(二)学校建设。柴河学校原有生源200余人,为佛爷岩、白岩、柴河、谭沈四个行政村的完小教学点。近几年来,因学校教室已成严重危房,为保证学生安全,迁至村委会三间平房第2页共4页上课。学校规模只能缩减,现开设三个班,有学生120余人,其余学生转入茨沟完小就读。因学生年龄较小,离家较远,许多学生家长只能放弃家中农业生产,租房陪读,给群众和学生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柴河小学急需重新建设。经过初步预算,该校按照完小标准化建设要求,需要新征土地4亩,建设校舍42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