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苏州房地产住宅市场成交分析2010年1-6月苏州市区住宅类房源共成交18686套,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4644套,降幅为43.94%;成交面积为1913564.75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减少2126001.28平方米,降幅达到了52.63%;成交均价为9268.33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590.09元/平方米,增幅为38.78%。2009年受到利好政策影响,使得2009年上半年苏州楼市成交量持续走高,期间多场房交会的举办以及各种优惠措施不断的刺激,购房者热情高涨,导致整体成交处于一个绝对的高位状态。而今年上半年的成交可谓一波三折,从年初的成交的冰冷到三、四月初猛然爆发再到新政“组合拳”的实施后成交立即萎缩,半年来房地产市场从谷底忽至浪尖又再至谷底,几番起落牵动了各方的神经。新政颁布之后,楼市销售全面遇冷,成交量的大量萎缩与传统旺季的销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购房者对调控效果很期待,大多持观望态度,开发商则质疑楼市调控的长期性,新政之后降价策略比较保守,这场房地产市场的博弈考验的是将开发商资金实力以及购房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但经过将近两个月时间的政策消化,房地产市场从一开始的观望情绪弥漫逐渐转为冷眼观察,从迷茫到理性的转变,让人期待楼市能真正步入理性与健康,但是这个过程的影响因素众多,变化实在难以确定,但苏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的重点城市,加之城际铁路通车、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交通方面的利好,“工作在此城,生活在别处”的同城效应,或许可能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苏州的房地产市场长期向好。图表1:2010年上半年成交情况图表2:2010年1-6月各区域成交套数对比图表3:2010年1-6月各区域成交面积对比今年1-6月,苏城住宅类商品房共计成交18686套,各区住宅类房源成交套数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工业园区5493套(去年同期11663),占全市29.4%;吴中区3492套(去年同期6726),占全市18.69%;高新区2984套(去年同期4113),占全市15.97%;金阊区2875套(去年同期1386),占全市15.39%;相城区2188套(去年同期4708),占全市11.71%;沧浪区1345套(去年同期2668),占全市7.2%;平江区309套(去年同期2066),占全市1.65%。房产新政实施以来成交下挫明显,加之开发商推出市面房源的减少,是造成同比成交量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成交篇:成交量大降,“史上最严厉”房产新政冻住成交脚步上半年的成交情况具体来看:2010年的第一个月,苏州住宅类商品房成交2170套,环比减少6171套,同比增加81套;二月成交1406套,环比减少764套,同比减少3455套;三月共计成交5080套,环比增加3674套,同比增加1254套;四月共计成交6401套,环比增加1321套,同比减少427套;五月共计成交1499套,环比减少4902套,同比减少7252套;六月共计成交2130套,环比增加631套,同比减少4845套。从苏城住宅类商品房成交走势来看:在“4.15房产新政”效应的影响下,随后几个月的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均有下降,尤以五月最为显著,在传统销售旺季里市场表现了萧条与冷清,伴随一系列打压政策而来的是市场成交与供应的双重下滑,买卖双方对峙难以解除,成交量出现了大幅下挫。六月在新区、古城区保障性住房成交的带动下市场成交量有所回升,但商品房市场交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虽然在此期间少数楼盘“逆市飘红”,但大多数购房者仍在对房价走势进行推测,这种心态彻底取代了三、四月出现的非理性入市抢购的疯狂,购房者从各方获取信息,作为观察者看待风云变化的楼市,持币观望,谨慎出手。下半年成交是否会逐步走出低迷的状态,现在判断或言之尚早,但或许可以说如若后期房价长期不见松动,未来成交量或许会在“刚需”的支撑下随着新增供应的增多而出现增长。图表4:2010年1月-2010年6月苏州市区商品成交量走势图图表5:苏州各区成交量环比图2010年1~6月共成交18686套,成交面积1913564.75平方米,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减少43.94%,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52.63%,整体呈现倒“V”型,4月达到顶峰,随即迅速下降。分区来看成交量,除金阊区因3月大量保障性住房成交的原因超出去年成交量,其他区均不敌去年成交水平,由于去年同期与今年市场的政策导向完全不同,导致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