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岩土工程勘察定义:根据建设工程的规定,查明、分析、评价场地的地质、环境特性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献的活动。●与其他勘查工作的区别: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规定,因此所有的勘察工作都应围绕这一目的展开。●工程地质勘察体制的勘察任务:查明场地或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在实际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一般只提出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地责问题,而不波及处理问题的详细措施。对于所提供的资料,设计单位怎样应用也很少理解和过问,使得勘察工作与设计、施工严重脱节,对工程建设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与工程地质勘察相比,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不仅要对的反应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还应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进行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提出处理详细岩土工程问题的提议,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具有很强的工程针对性。第四章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阶段划分及基本规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划分根据: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原则: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的注: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划分: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勘察总体规定:①查明场地及地基的稳定性、地层构造、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②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③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提议;④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提议;⑤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不小于6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的间距: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一级(复杂)勘探线间距(m):50~100勘探点间距(m):30~50●初步勘察勘探孔深度:工程重要性等级:一级(重要工程)一般勘探孔深度(m):≥15控制性勘探孔深度(m):≥30●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m):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一级(复杂)勘探点间距:10~15●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规定:①同一建筑范围内的重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②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力机器基础和高耸构筑物,勘探点不适宜少于3个●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规定,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合适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措施: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岩土工程勘探和取样、原位测试和试验、室内试验第五章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①小比例尺1:50000~1:5000,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②中比例尺1:10000~1:,初步勘察阶段③大比例尺年1:~1:500,详细勘察阶段●在测绘精度方面,还规定地质界线、地质点在图上的误差不超过3mm。●地质观测点布置规定:①在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原则层位和每个地质单元体均应有地质观测点;②地质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场地的地貌、地质条件、成图比例尺及工程特点确定,并应具有代表性;③地质观测点应充足运用天然或人工露头,当露头少时,应根据详细状况布置一定数量的探坑或探槽;④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应根据精度规定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选用目测法、半仪器法和仪器法。地质构造线、地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软弱夹层、地下水露头、有重要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等特殊的地质观测点宜用仪器法定位。●上述规定强调了观测点要具有代表性并能反应测区内所有地质单元的状况,就是要使得根据观测点的观测成果,能全面反应测区内的工程地质状况。此外充足运用天然露头(多种地层、地质单元在地表的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如采石场、路堑、水井等)不仅可以愈加精确理解测区的地质状况,并且可以减少勘察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