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减排核查技术细则一、现场检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种类繁多,大的分类上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目前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选用的是活性污泥法。常见的处理工艺如A/O、A2/O、氧化沟、SBR等均属于活性污泥法。对工艺流程中应重点检查进水、生化池、出水和污泥脱水车间四个环节。1、进水。进水端主要检查水量和水质。其中水量一要看流量计,包括累计流量和瞬时流量,还要弄清楚其中工业废水的比例(以便推算浓度);水质重点观察颜色(颜色发灰一般有工业水进入,颜色发黑污染物浓度会偏高)。另外,需注意进水井处管道的布置,观察是否有污泥上清液回流、反冲洗水回流,是否有垃圾渗滤液流入,是否有循环管道,是否有偷排管道等等。2、生化池。生化池是区别不同处理工艺的构筑物。生化池在池型上差异较大,包括廊道式(主要A/O、A2/O)、长椭圆形(卡鲁塞尔氧化沟)、圆形(奥贝尔氧化沟)、独立分格(SBR)、一体式(百乐克、SBR)等;曝气方式上也各有不同,包括转碟曝气、转刷曝气、曝气管等检查的重点:(1)是污泥外观,颜色以棕褐色为佳,泡沫少且呈白色,易破碎,能闻到较重的泥土味;颜色发黑,气味较臭说明曝气不足或者进水浓度偏高;颜色淡呈茶色说明曝气过量,这两种情况出水效果均不理想。(2)是污泥沉降状态、沉降性能,好的活性污泥直接可看到为絮状,如果用量筒取出来观察,数分钟内即以絮状沉降,沉降30min,沉降比以30%左右为佳,污泥过多或过少,处理效果均无法保证,实际等待3-5min即可看出沉降的状态与趋势。3)是溶解氧浓度,好氧区DO值理论上2.0mg/l左右,实际运行中,运行好的污水处理厂控制在1.5mg/l左右;管理水平低的污水处理厂DO可能不到1.0mg/l,也可能高于2mg/l,甚至有的达到10mg/l,处理效果均不佳。(4)是污泥浓度,生化池中活性污泥浓度(MLSS)一般应在2000~5000mg/L之间(A2/O:2000~5000mg/L;SBR:1500~5000mg/L;氧化沟:2000~6000mg/L),污泥浓度过低,处理效果必然较差。3、出水。出水端的现场检查和进水端相类似,但侧重点不同。其中水量核查一要注意与进水流量的比对,如小于进水水量10%,可能存在偷排行为;二要注意流量计安装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作假的可能,超声波流量计可做验证试验。水质核查首先观察出水颜色、状态,重点是检查出水在线监测设备,关注监测数值、频次等。时间、条件允许的可做验证试验。4、污泥脱水车间。一般在水温较高条件下,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3个月即可产生剩余污泥。污泥暂存于浓缩池内,之后脱水设备逐步投入使用,如报表中水量较大,半年以上仍未出泥的多半是水量不足,应进行适当核减。现场检查污泥脱水机运行情况,包括污泥回流泵和污泥提升泵运行是否正常,集泥井是否有新鲜污泥,储泥池是否埋设暗管,储泥池搅拌器是否能正常启动;查阅污泥泵后的污泥流量计显示数据;检查污泥脱水机运转是否正常,是否足量添加絮凝剂,压滤废水和浓缩废水等是否返回处理系统,并询问污泥最终去向。二、调阅减排台帐1、核查用电量。通过用电量反算污水处理量,以电力部门出具的票据为准,辅助查阅企业运行记录。单位处理水量耗电量通常取0.2~0.35度/吨。2、产泥量。通过产泥量反算污水处理量,以污泥处置部门出具的票据为准,辅助查阅企业运行记录。单位处理水量产泥量通常取1~1.2吨干泥/万吨污水(折算成80%含水率的压滤后污泥为5~6吨)。3、运行记录。按日记录进出水水量、水质、污泥产生量与处置情况、主要设备运行状况等。其中要注意主要设备运行情况的逻辑关系(例如进水泵与回流泵、鼓风机等运行情况的匹配)。4、中控室调阅历史记录。按照环办[2008]90号文的要求,2009年2月底前处理能力大于2万吨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安装中控系统,实施监控进出水量和水质主要指标、鼓风机电流、鼓风量、曝气设备的运行状况、曝气池的溶解氧浓度、污泥浓度、滤池堵塞率等数据,并能随机调阅核查期内上述运行指标数据及趋势曲线,相关数据至少保存一年以上。通过安装在线监测仪表、无线发射/接收装置(或以ADSL、GPRS的方式传输)和监测计算机,可连续监测和记录污水厂进、出水流量和主要水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