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乡村工业园建设汇报材料2月25日构建新平台促进大发展——x县新型乡村工业园建设汇报材料(2010年2月25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型乡村工业园试点工作会议的安排,现将我县新型乡村工业园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新型乡村工业的指示精神,把推进新型乡村工业园建设作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抓手,作为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新平台,在原有乡村工业集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扶持、规范和完善6个新型乡村工业园建设,推动乡村工业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县6个新型乡村工业园一期工程共占地1836亩,现有厂房面积21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和设备总投入达2.8亿元,其中:新修水泥道路19.6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厂房9.2万平方米。园区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绿化、亮化、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基本实现“四通一平”。6个乡村工业园已入驻企业15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家,农民返乡创业企业52家,主要产业有服装鞋帽加工、板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电子加工等。入园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6亿元,-1争取的资金和项目,扶持新型乡村工业园加强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二)科学规划,突出乡村工业园产业特色。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乡镇区位、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乡村工业园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综合劳动密集型产业,板材加工产业,服装鞋帽产业等特色主导产业。目前,这三个新型乡村工业园已入驻49家工业企业,特色产业的集群效应开始显现。其余工业园也都从各自实际出发,制定了总体规划,形成了产业主攻方向,多以板材加工为特色,园区内共第1页共3页建有板材加工企业40多家。(三)积极探索,努力破解乡村工业园用地制约。为了保障乡村工业园的用地需求,我们充分发挥乡镇统筹和村民自治利用集体土地的优势,用足用活土地政策。一是积极推进“空心村”整理和土地置换工作。将“空心村”复垦为农用地,与新型乡村工业园内的农用地进行置换,将园区内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用于试点园区建设。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向新型乡村工业园倾斜。三是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者自行与其他村民进行土地交换,获得建厂用地,自行建厂经营。四是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投资商共同兴办企业。对投资项目用地进行评估,由农民或乡、村成立的中介组织,代表农民与投资商签订协议,确定股份比例与-3税费政策优惠等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外地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新型乡村工业园。在我县6个新型乡村工业园入园企业中,有70个招商引资企业,占入园企业总数的48%。与此同时,我们还依托新型乡村工业园,大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是重点吸引有一定资金积累,有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强烈的返乡创业冲动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二是用足用活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以租赁等形式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标准化厂房,帮助他们办理小额担保贷款,降低返乡创业人员的投资成本,提高创业积极性。三是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以公共培训机构为主,社会办学培训机构为辅的培训网络,免费对返乡务工人员进行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了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成功率。目前,6个新型乡村工业园入驻返乡创业企业51家,占入园企业总数的35%,年产值4.8亿元,利税4000万元,吸纳劳动力4700多人。(六)完善机制,着力优化试点园区发展环境。在优化试点园区发展环境上,我们坚持做到“三个一齐抓”:一是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一齐抓。成立县、乡新型乡村工业园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入园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一协调,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和程序,着力提第2页共3页升“一条龙服务”的水平。二是招商引资和安商兴企一齐抓。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对已入驻新型乡村工业园的重点-5资本外溢地区,全方位、多渠道吸引资金,借助外力推动新型乡村工业园快速发展。围绕各个新型乡村工业园的产业主攻方向,在全力扩张试点园区项目总量的同时,着重引进规模大、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