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职业中毒易发,防范措施务必到位冬季是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和有机溶剂中毒事故的高发季节。在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的作业场所门窗紧闭、车间通风措施未落实,致使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给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埋下了隐患。为避免悲剧发生,存在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的企业和作业人员应加强冬季安全防护。☆这些行业企业易发职业中毒在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企业及电子、皮革、玩具、工艺品、家具制造等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职业中毒事故易发。如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电子制造企业,对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较高,当车间通风不畅、有毒有害物质聚积时,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构成危害,引发职业中毒。原因分析1.为防风防寒,一些企业紧闭门窗作业。2.一些企业处于生产淡季,订单量少,车间未启动通风排风设施,导致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升高。3.临近年底,一些企业突击生产,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化学品容器未密闭存放或使用后未及时盖好盖子。4.作业人员完成工作后,洗澡、洗手和换洗衣物的频率低,有毒物质通过污染皮肤或衣物进入人体。5.一些企业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未结合季节特点及时组织隐患排查整改。☆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窒息。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属法定职业病的一种。接触岗位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氨、丙酮、光气、甲醇等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进行作业。常见症状轻度中毒:剧烈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有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10%。中度中毒:意识障碍表现为浅度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30%。重度中毒: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50%。迟发脑病:经过“假愈期”,又出现神经及意识障碍,椎体外系神经障碍,如帕金森氏综合征表现;椎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防范措施1.企业应定期检修设备、排查隐患,防止煤气发生炉及管线泄漏。2.加强设备密闭和作业场所通风,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车间配备相关报警设备。3.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组织作业,在一氧化碳高浓度区域,要落实监护措施。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需动火作业,则应办理动火作业证,并由专业人员监测一氧化碳含量,确保在安全的范围内作业。4.企业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识。5.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作业时,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6.有明显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严重贫血的人员及年龄较大的人员,不要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岗位上作业。7.采用煤炉取暖的作业场所值班人员,需警惕一氧化碳聚积引发中毒,夜间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取暖。8.救援人员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时,应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并携带一氧化碳报警器,穿上防护服。9.发现作业人员中毒后,应将其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其衣领,使其保持呼吸畅通,并注意保暖。有条件的应尽早给予吸氧。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将中毒人员迅速转送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说明:C:\Users\dell\Desktop\res01_attpic_brief.jpg说明:C:\Users\dell\Desktop\res04_attpic_brief.jpg☆有机溶剂中毒有机溶剂主要指可溶解不溶于水的某种物质的液体,广泛应用于清洗、去污、稀释、萃取等生产过程,有的可作为中间体用于化学合成。有机溶剂几乎都是原发性皮肤刺激物,对人的皮肤、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还有致癌、致畸等毒性。工业生产中广泛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和有机溶剂挥发气体,通风是防中毒的重要措施。进入冬季后,一些企业为保暖而关闭通风设施、紧闭门窗,造成作业场所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聚积,易引发职业中毒。另外,有机溶剂和化学品可通过皮肤或衣物接触进入人体,如有机磷农药、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等。接触岗位木制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