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传承红色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建设精神和改革精神的总称。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坚贞勇毅、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是党和人民战胜各种困难、阻力、艰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播好红色故事、发扬好红色传统,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进程中形成的红色精神为滋养,汲取榜样力量,强化精神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赓续奋进。—从红色精神中聆听党史故事�作为党百年事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红色精神是帮助我们回顾党的革命历史、增强对党的情感认同的重要精神依托。每一种红色精神背后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真正出现过的优秀人物。两万五千里长征,三大主力红军带着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革命信念和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雪山险峰,穿越茫茫草地;怀着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真诚感情,在长征路上生动谱写“半条被子”的故事,共叙军民鱼水情;抱着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心,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党领导中华儿女寻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形成了长征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从烈火中的钢铁战士邱少云、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等志愿军战士身上,看到了新中国“最可爱的人”的面庞;从松骨峰战役、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中,听到了无数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的爱国故事,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人民群众战盐碱、斗风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科研人员锐意攻关,医护战士勇敢逆行,广大民众勇斗病魔,“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从红色精神中聆听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深切感受党的百年历史是筚路蓝缕的创业史,是改天换地的奋斗史,是创造辉煌的发展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定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充分挖掘、总结凝练红色精神背后的历史故事、革命人物。让广大青年从先进事迹、优秀人物中汲取磅礴力量,向榜样看齐,始终牢记对党忠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激发责任担当,厚植爱国情怀;从党史中了解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重温革命先辈的光辉伟业,领悟党的伟大贡献,感知历史的温度与厚重,不忘过往的奋斗路。—从红色精神中感悟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开启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百年历程中不畏艰险、奋勇直前。面对血雨腥风,夏明翰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迈诗句;方志敏坚定地宣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听到祖国召唤,科学大师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毕生实践着科学报国的坚定信念;时代楷模黄大年怀着满腔热血回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在诠释“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他们和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一样,展现了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爱国强国的责任担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意识形态领域严峻复杂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