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老式文化)课题《弟子规》节选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告诉学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主线,诚实守信是人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学目的1.能对的地朗诵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到达背诵。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结合拓展活动的内容与伙伴交流,懂得在生活中怎样看待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能对的地朗诵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到达背诵。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3.懂得在生活中怎样看待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详细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尤其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更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同学们,你会读《弟子规》吗?谁还会背弟子规?二、范读、领读《弟子规》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诵的节奏移动,朗诵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弟子规》的含义。2.学生一起说文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讲解: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修改意见《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导编成的。首先,在平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另一方面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主线,非做不可。假如做了尚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多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四、朗诵《弟子规》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3.多种形式朗诵,来争取当堂课背诵。五、完毕书上的拓展活动1.想一想:看书思索,图上体现了什么意思?(孝敬父母、尊敬老人)2.下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对吗?为何?(要尊敬父母、关爱同学)六、课后拓展1.运用课余时间熟读。2.搜集对联。七、欣赏《弟子规》的其他内容教学反思李鹊镇中心小学集体备课(一年级上学期老式文化)课题《小儿语》节选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介了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1.能对的地朗诵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到达背诵。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平常生活中怎样对的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1.能对的地朗诵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到达背诵。2.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平常生活中怎样对的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小朋友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均有很大的好处。二、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毕生不济三、领学生读词句四、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重点解释:沉静、从容、轻薄、安详。一切言动,都要安祥;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大意:一切言语行动,要稳重,从容不迫;我们出现的差错,都是由于慌慌张张导致的。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大意:站立要安静,说话要不快不慢,平平和和。言语和动作不要轻佻,让人笑话和骂你。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毕生不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