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在实践中的运用一、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理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和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民主是的基础,集中是目的,民主集中制是要使民主和集中二者辩证地统一。民主是充分发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过程,集中是将科学的、符合实际要求的东西,通过集中形成统一的意志,作为共同的行动准则的过程。在民主过程中,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部长会要求个人、部门、所里利益要至少掌握平衡,如果你不能掌握平衡,甚至将个人利益大于部门、所里利益的时候,你的意见很可能是自私的,符合个人利益很可能不符合部门利益,符合部门利益不符合很可能全所利益)。在集中的过程中,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个人服从集体、全党服从中央。(我的意见不被彩信就不行,大不了就不干了,为了捍卫民主哪只能不干了)。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就是极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绝对服从。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根基。即使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该真理只要没有经过民主集中制的议决程序也要绝对服从大多数人的意志,该真理有时会因民主集中制的议决程序而被暂时压制。真理要给人们认识理解时间,有时真理要经过局部实践去检验。二、民主集中制的两种决策方式民主—集中,集中—民主—集中。均为先有民主后有集中,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决策方式不同,在同一历史时期也因客观情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特别是创造性的理论在用民主集中制议决时,往往采取集中—民主—集中的方式,先由少数人提出创造性的理论的观点,然后交由全员学习、研究、讨论,进行完善、补充、修改,最后形成共同遵守的行动纲领。三、民主集中制的基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程度和贫富两极分化程度决定着民主集中制的实施质量,社会物质财富越丰富,人们参与民主政治的广度和积极性越高,人们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难以解决,就会集中精力去谋取生活条件,客观上难以参与民主政治,少数思想境界高的人参与民主政治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富人与穷人之间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各有所思、各有所想,官员为少数者、富人为少数者,穷人又无暇参与或无热情参与民主政治,那么经过民主集中制确定的行动纲领只是少数权贵者利益和意志的体现,难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集中制。这是民主集中制存在的经济基础。民主集中制的实施质量,受全民精神文明程度和思想境界高度的限制,只有人们真正地做到将国家利益大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实现民主,民主受自私自利者和现有利益集团者的挑战程度越低,集中的决策才能够更客观,实施的行动纲领越彻底,所以全社会精神文明程度高是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基础。民主意见来源于调查研究,即群众路线,面向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到从表至里、深入浅出研究事物的本来面目,首先要认识事物的全面性,其次要认识事物的特殊性,最后衡量利与弊。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找出问题的本源,并提出解决办法。才会使民主意见全面、正确,才能克服主观意见、不负责任的意见、阿谀奉承意见、应付的意见、人情意见,维护少数人利益的意见等,调查研究是民主意见来源的唯一正确方法。四、实现民主集中制,反对各种不利现象1、独断专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中国经历了多年的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思想,封建帝王专横跋扈的做法,使中国人形成独断专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封建帝王思想,民主集中制的决议是体现大多数人利益、整体利益,少数个人意见不被采纳,所以独断专行不符合民主集中制的议事原则。2、争权夺势。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践,是议事场所,是追求正确性场所,不是争权夺势场所,争权要争取给大多数人谋利益、要主动、监督实施行动纲领,争权的目的不是追求说了算,追求私人利益,权力是多数人赋予的,要求权力者对多数人尽义务。3、唯利是图。民主集中制争取给大多数人谋利益,包括政治经济生活等诸方面,往往私人利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