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传染病疫情预案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2.1领导小组2.2领导小组办公室2.3各工作组的设置与职责3事件分级3.1一般传染病疫情(Ⅳ级)3.2较大传染病疫情(Ⅲ级)第1页共36页3.3重大传染病疫情(Ⅱ级)3.4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Ⅰ级)4监测控制、预警、报告、评估与救治4.1监测与控制4.2疫情预警4.3疫情报告4.4疫情评估4.5医疗救治5应急响应、降级与终止5.1应急响应原则5.2应急响应分级5.3应急响应降级与终止6善后处理6.1后期评估6.2奖励第2页共36页6.3责任6.4抚恤和补助6.5征用物资、劳务补偿7保障措施7.1经费保障7.2强制隔离措施7.3工薪待遇保障7.4技术保障7.5物资保障7.6人员保障8附则8.1名词术语8.2解释部门8.3实施时间9附件:重点传染病防治专家组名单第3页共36页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点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1.2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区域内发生的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或某种传染性疾病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的病例或出现死亡病例,且波及范围广、传播迅速,其发病强度远远超过常年发病水平,市政府决定采取应急处置的重大疫情。第4页共36页1.4工作原则1.4.1预防为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重点传染病在本市的传播和蔓延。1.4.2依法防控为有效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时,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依法实施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依法实施隔离、医学观察。在重点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中,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因擅自脱岗、玩忽职守给国第5页共36页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1.4.3及时处置预防和控制重点传染病要坚持“早、小、严、实”的方针,对留院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科学、有序、快速、高效。1.4.4属地管理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监督监测、疫情报告、疫情分析、医疗救治、实施隔离和医学观察等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单位和全体居民必须服从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统一指挥。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市政府成立**市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第6页共36页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若个工作组;在重点传染病发生时,成立市重点传染病现场防治指挥部,总指挥由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领导担任,市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均为指挥部成员。各县(区)政府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工作。2.1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局负责人担任,成员为市委宣传部、市监察局、市经贸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人劳社保局、市城建委、市交通委、市水利围垦局、市农林局、市外经贸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人口计生委、市旅游局、市环保局、**港务局、市民航局、市水务局、浙江海洋学院、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广电总台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县(区)政府领导。第7页共36页主要职责。在预防阶段,组织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的指示,布置、检查全市各县(区)及有关部门重点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的制定和应急准备工作的落实。在应急控制阶段,由市重点传染病现场防治指挥部负责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工作;宣布实行应急控制措施;统一安排、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