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酚中毒事故案例 VIP免费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酚中毒事故案例 _第1页
1/1
酚中毒事故案例2001年,某市发生一起在运输过程中因违章作业引发的2,4二硝基酚中毒事故,其中4名作业工人发生急性中毒,现将调查与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现场调查(1)一般情况某物流公司仓库,在约300m2露天空地上散乱地堆放着数十桶化学品物料,该物料包装容器是回收废桶,并贴有“2,4二硝基酚”的标签,桶内装着棕褐色粉状结晶的化学品物料。经现场勘察和货主确认,证实现场物料确为“2,4二硝基酚”。经调查得知,该批物料共50吨,因铁路部门拒绝托运,而借用了该场地进行转运的。货主为使剩余的10吨物料装入6吨的货车内,擅自组织2名民工(李家兄弟俩)将物料重新拆装,由3桶合并为2桶,并限时完成。在此期间,货主始终未将物料的毒性及防护告知工人,也未提供任何防护用品。(2)中毒经过2名民工在23日接到该业务后,即于当日18时开始进行分装和装车,大约22时,又另找了2名老乡和2名家属一起帮忙,直到24日凌晨1时30分结束。到24日凌晨3时左右,李家兄弟俩首先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大汗淋漓的临床症状,遂急救入院治疗。大约2小时后,另2名民工也相继发病。据患者家属描述,在进行分装作业时,2名家属(女工)负责拆包、撑袋和扎口,而4名男工负责倾倒物料。由于体力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面对飞扬的粉尘,接触机会明显增加。工人在作业时不仅毫无防护,还脱光了上衣,在结束作业时4名男性民工全身上下及鼻、口腔里都是棕褐色的粉末。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初步认定引起本次中毒事件的职业危害因素是2,4二硝基酚,吸收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也存在经消化道吸收的机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酚中毒事故案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