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沪教版品社五上《让国徽闪光》word教案课时目标:1、知道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之一。要尊重和爱护国徽。2、懂得维护、捍卫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学重点:懂得维护、捍卫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学难点:懂得维护、捍卫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国徽图案,领悟图案含义。1、出示我国国徽:说说它的名称2、认真观察,国徽的图案由什么构成?3、小组探究:我国国徽上的图案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活动二、学习国徽故事,激发爱国情感。1、师讲述故事:国徽的诞生2、你知道国徽上谷穗是怎么来的吗?3、同学小组学习课文相关内容。活动三:找找身边的国徽1、想想,我们身边哪些地方有国徽?2、为什么这些地方会出现国徽?3、学习《国徽法》相关内容。4、师小结:国徽是不能随便悬挂的。活动四:学习故事,树立爱国思想1、师讲述故事:一定要升起中国国旗2、假如你是梁帆,第一次到荷兰,你最会关怀什么?而梁帆又是怎么做的?3、小组学习故事“用智慧为国家赢得财宝”、“用忠诚保卫祖国安全”。4、对蒋筑英、杨业功,你有什么感想?活动五:拓展沟通,从中体会1、播放补充新闻材料,说说你明白了什么?2、师: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维护国家尊严,为国争光。3、学习《宪法》相关内容,懂得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利益是公民应尽的义务。4、朗读《八荣八耻》5、6、附送:2024秋沪教版品社五上《通西域,下西洋》word教学设计浦东南路学校崔立坚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2、知道丝绸之路是跨越亚欧大陆的一条通道,促进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经济文化的广泛沟通。3、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刚毅坚强、开拓进取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我国和亚非有关国家经济文化的沟通。教学过程:活动一:知晓西域1出示图片:欣赏漂亮的西域风情`。(师: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迷人的西域风景图。)2出示地图: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中国的新疆,以及亚洲的中部,亚洲的西部地区。(师:西域那多姿多彩,对比强烈的自然景观一直以来都令人神往。早在汉朝时期,人们……)3出示影音:由古罗马对中国丝绸的迷恋,引出张骞和郑和,揭示课题。(师:位于西域最西边的大秦,也就是古罗马,早在2000年前就对中国的丝绸特别感兴趣。)(师:中国的丝绸是怎样传到欧洲去的呢?这要从2000多年前的汉朝说起。西域这个地区,在汉初以前,中原人对它知之甚少,直至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之后,才对西域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也是从那时起,中国开始对外联系,从而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经济文化的沟通。这一切都得感谢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们,[出示幻灯片]左边就是汉朝著名探险家张骞,右边是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通西域,下西洋,共同来回顾那段历史,讴歌他们的丰功伟绩。)活动二: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1出示影音,听故事。(师:先请同学们观看《张骞通西域》的故事,然后完成表格一。)2自学课文,沟通完成表格(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和收获)3老师演示,同学讨论问题,体会意义。(感受张骞的精神)(师边演示边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经了多少磨难?整整13年,他牢记自己的使命,终于回到中原,不久,又再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幻灯。(师:这条通往西域的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绵延不断的联系。)活动三:探究丝绸之路(一)出示学习内容,进行合作学习。1、学习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动笔画画路线。同学演示解说,指认丝绸路线。2、观看《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后,学习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二。出示竞赛题,抢答沟通,明确意义。(师小结:张骞通西域的收获是“西域的葡萄、石榴等植物,以及箜篌,琵琶等乐器和音乐舞蹈传入中国,汉族的铸铁、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铁器等传到西域”。汉朝和西域的经济和文化沟通,丰富了中原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