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事故心理和安全教育1提高职工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源动力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一个企业的质量。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源动力和归宿点。有了素质高的职工,企业文化的品位就高,安全意识就强,生产技能和自身防护能力就好。在分析伤亡事故教训中,可以看到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低,安全知识缺乏是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遵纪守法素质,创造持久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正是安全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所在。2必须把研究职工事故心理纳入重要位置安全工程专家海因里希说过,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我国电力企业从1979年至1987年统计在案的事故当中,人的因素几乎达到90%。在这些人的因素当中,很大一部分是个性心理特征的原因,如:情感、态度、意志、精神状态、注意力等原因。也就是说是由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判断不准确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之时,必须把研究职工事故心理纳入重要位置。作业者在从事作业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多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作业者在步入事故轨道上去的时候,其心理现象是复杂多样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微妙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以下几种主要的事故心理因素:(1)疲劳心理,心绪不宁,警觉丧失;(2)错觉心理,主观臆断,盲目操作;(3)取巧心理,“省时省力”,弄巧成拙;(4)侥幸心理,违章蛮干,侥而不幸;(5)逞能心理,争强好胜,贪图虚名;(6)麻痹心理,思想松懈,“撞上枪口”;(7)无知心理,一知半解,始料不及;(8)冒险心理,明知故犯,蛮干瞎干;(9)违反心理,偏执任性,发泄不满;(10)自私心理,爱财贪欲,自导祸端。除上述几点外,非理智行为的心理状态还有厌倦心理、激情心理、挫折心理、紧张心理、幻觉心理、压抑心理、注意集中于一点心理、烦燥心理、抵触心理等等。总之属于非理智行为的事故心理现象都可以构成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特征。3进行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按照行为科学的观点,人们在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时,对受教育者本身大脑皮层是外来因素的刺激,而这种刺激能起到多大作用,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者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高则强,低则弱。由此可以看出,枯燥的、单调的教育会导致麻木或者厌烦,而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本身就会增强教育效果,为此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可采取如下多样化的形式进行。3.1理性灌输法主要是向广大干部、职工讲清安全生产方针、安全法纪、安全规章、安全简报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干部要以爱心启迪心灵,以理性传播真理,做到警钟长鸣,目标常新,强化意识,严守规程。3.2情感启迪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做到以情感人,必须以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职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对事故责任者和被伤害者,要心平气和地帮助他们总结吸取教训,切忌冷眼相看和指责训斥。3.3心理调试法作业者的行为受作业者的心理活动所支配,因此必须研究作业者心理活动特征,及时发现作业者的异常现象,用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克服非理智行为。但一定要注意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原因,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热情而耐心地帮助作业者克服心理障碍。3.4电化教学法放映劳动保护科教电影、各种标准化作业电视和事故现场录像,把视觉形象和声音两种信息同时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感性器官,形声俱在,情理鲜明,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对安全知识的吸收率和记忆力。3.5干部身教法一个好的领导干部的行为,应当给职工带来信心和力量,用自己的示范作用和良好素质去激励职工的积极性。领导干部首先要成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模范执行者,名符其实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带领职工形成持久的安全生产局面。来源:**3.6案例解剖法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故案例,分析其事故产生的根源、危害及应吸取的教训,使人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安全生产形势越好,越易滋生麻痹思想,要善于“借花献佛”,进行事故反思,把兄弟单位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来抓。“死亡事故通报”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它是治疗松劲麻痹心理的一剂良药。3.7活动熏陶法就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受教育于熏陶之时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