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表格教案教学章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做一名小科学家第1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科学探究: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科学知识:1.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制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同学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爱的科学家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同学提出问题。老师出示“有秘密”的纸鹦鹉(提示:回形针不能露出来)。师:今日的科学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鹦鹉。为什么叫纸鹦鹉呢?一是因为它是纸做的,二是它能像真鹦鹉一样站起来。(演示:让纸鹦鹉站在圆环上或站在手指上,不会掉下来)它真的站起来了,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是本课的主体活动,简单有趣。借助对科学的认识,让同学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二、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1.制作纸鹦鹉。(1)将准备好的鹦鹉图形剪下来。(2)将鹦鹉图形贴在硬纸板上,并沿轮廓剪下来。2.让纸鹦鹉“站”起来。(1)老师演示将纸鹦鹉站立的操作要求。(2)同学用别回形针的方法尝试让纸鹦鹉“站”起来。(3)反复思考试验,并记录下成功的方法。(4)全班沟通.展示成功的方法。讨论:有什么共同之处?(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3.谈话:同学们回想一下今日的这节科学课,我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做了什么?(提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问题,又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让一个物体站起来,我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做事情)三、拓展运用。1.师:运用大家发觉的原理,可以让很多物体“站”起来。2.两人合作,想办法让纸龙虾.拱形纸片.铅笔等“站”在指尖。3.沟通实验成果。4.思考: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觉了什么?5.对比分析:你刚才玩的过程和琴纳发觉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四、课后拓展:布置任务:用课上的发觉,结合书中第8页的图制作一个杂技小丑玩具。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这个活动创设的情境容易激发起同学的好奇心,让他们迅速产生提问题的愿望,而且会使同学的问题指向比较单一.集中,易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接下来同学尝试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举一反三,拓宽同学的知识面,让同学体验活动带来的欢乐和收获。最后通过对比,帮助同学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感到我们的身边就有科学,自己就是一名小科学家,激励孩子们走科学家走过的路。让同学根据已有经验和发觉制作小丑玩具,同学的思维会更开阔,讨论的兴趣也会更大,这样同学会越发感觉自己像个小科学家,对以后学习科学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附送:2024-2024年苏教版科学三上《做一位小科学家》课堂实录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以下两点进行:1基于上节课的学习经验,继续鼓舞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发觉身边的科学,培育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2在探究中体会科学家“做”科学的点点滴滴,不放过每个教学时机,力争提高同学的科学素养。因为“科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本课重在通过同学以吹泡泡的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作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科学探究要经历的过程: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阅资料—思考—得出结论。使同学在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的同时,也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小科学家的欢乐和成就感,感受科学的真谛。在反复提问题的训练中,暗示提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地位,“一切科学讨论都是从疑问开始的”,从而强化同学提问题的意识,在同学的头脑中架起“搞科学”与“提问题”之间的思维桥梁,为同学真正进入科学探究,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根据同学现有的学习经验和实际的心理、年龄特点,我们这样处理教材:1.通过找出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