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3页徐州工程学院人才工作、校企合作情况汇报二Ο一一年十二月近年来,徐州工程学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各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第2页共13页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3页任,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校地合作”战略,人才和校企合作工作稳步推进,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一、人才工作成效显著我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主要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大力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的“四大工程”,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师资培养模式,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为学校和地方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学校先后与德国、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等14个国家的16所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在中外学术交流、中外合作办学和教师海外培训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的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人才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目前,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095人,其中,教授76人,副教授333人;博士157人,硕士508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第3页共13页第2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3页象4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9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7人,徐州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28人。(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教授由2006年的22人增至68人,博士由2006年的25人增至84人。(三)实施四大提升工程,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实施“四大提升工程”。一是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521名青年教师通过培训班、公开课、竞赛、观摩等多种方式显著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二是实施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工程。通过选派24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到美国,19名骨干教师赴加拿大,18名优秀英语青年教师到英国,共111名教师参加的海外培训工程的实施,提升了教师的国际化视野。三是实施教授培育与激励工程。2009年实施教授培育与激励工程以来,共40人入围,目前已有15人晋升教授职称。四是实施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工程。2009年实施青年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工程以来,共有36位青年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四)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推动产学研合作互动融合第4页共13页第3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3页学校高度重视校地(企)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次工作。近年来,有4名科技骨干入选徐州市首批“科技镇长团”成员;选派32名高层次人才进企业,其中,9名博士获省委组织部“企业博士集聚计划”资助。(五)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依托我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建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级重点建设团队5个,校级培育建设团队10个,校级指导建设团队10个。二、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硕果累累近年来,学校坚持科研强校理念,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学科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努力为优秀人才搭建创新平台,我校的科研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一)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学校重视学科建设,注重科研团队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