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场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一)安全生产法规1.安全生产法规概念:是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安全生产法规的作用(1)确保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合法权益;(2)加强安全生产的法制化管理;(3)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建设发展;(4)保持社会稳定。3.安全生产法规体系(1)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安全第一”的含义是指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预防为主”的含义是指把安全的工作重点放在依靠立法、政策引导和企业更新改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上,通过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消除事故隐患和危害因素,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发生之前。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不同于其他事情,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挽回,或者根本无法挽回。到那时,“安全第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二)主要危险因素、风险点源及消减控制措施。1.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一:能量(噪声的声能、带电导体的电能、高温作业的热能)、有害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的存在危险因素产生的原因二:危害因素失去控制1)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的故障时事故发生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2)人的不安全行为(疲劳驾驶、误操作)3)有害作业环境(毒性环境、噪声)4)安全管理缺陷(管理制度不完善)危险因素导致的后果(1)触电伤害触电是电器事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事故,有电击和电伤两种形式。1)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破坏人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直至危及生命的伤害。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事故经验表明,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发生触电事故,当在高压带电体(主变装置、输电母线、各种开关刀闸、输电线路、高压配电装置等)、低压带电体(变电站内用电直流、交流用电设备等),因人员接触、设计不合理、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规定、设计安装不合格产品等原因可能发生触电烧伤甚至死亡。(2)机械伤害1)动力驱动的传动件、转动部位,若防护护罩失效或残缺,工作人员人体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2)在重物起吊过程中,若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其它人员的违章,可能发生挤压、坠落、物体打击等机械伤害的危险。(3)火灾爆炸危险用油清洗设备,若出现不规范作业、焊缝开裂、腐蚀穿孔、泄漏现象,遇火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化学危险品存储和使用不合理,遇火源也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4)其它伤害1)高处坠落或落物伤害:安装拌合楼时,由于防护措施不当,可能造成作业人员的高处坠落,高处作业人员携带的工具、小金具等物品坠落伤及地面人员。(5)交通肇事危险交通工具出现装置失灵、操作失误、超重、道路异常、驾驶员违章操作、特殊天气行驶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风险评价风险大小与三种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事故发生会造成的后果)有关。采用作业条件评价法(即D=LEC),通过概率大小及损失后果的严重程度给出三种因素指标值,评价所得三个数值,评价所得三个数值(L值、E值、C值)之积为危险性分值D危险性分值在160-320之间的,均属重大风险,危险性分值在320以上的列为及其风险。项目对重大风险采取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及制定应急预案来控制。对一般危险源则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来控制。2.主要危险危害及消减措施主要危险危害及消减措施一览表序号风险识别风险性质危害和影响对策削减措施1感染健康危害感染五号口蹄疫、疟疾、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霍乱、肺结核、流感等疾病。制定落实卫生防疫管理规定⑴在区域性的各类传染病到来之前,及时通知施工人员做好卫生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