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全发展观指导下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涉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始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伴随着人类劳动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安全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全新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安全文化本身也必将呈现时代特色,产生强大的精神推动力。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为当前和“十一五”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素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能力,是实现安全生产稳定好转的必要手段,是实现“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安全文化建设日益受到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关注。在近年来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中,各地探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涌现出一批安全文化建设的典型。多种形式群众性的安全文化活动,对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科技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就是全民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仍然淡薄,企业安全行为不规范,主体责任不到位,社会的安全舆论氛围不够,增加了事故的起数。总体看,在安全文化建设上,缺乏统一规划,缺乏有力的支撑体系,缺乏完善的工作机制,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安全文化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安全文化理论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出版了一批研究、介绍安全文化的书刊和研究安全文化方面的论文。然而,综观这些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如在理论的深度上尚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少方面长期滞后于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还显得“生硬”。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向劳动者负责,向全社会负责,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和根本利益,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同时,安全生产又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淘汰落后、保护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又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深切关怀,旨在强化和反映全民安全意识的安全文化,又是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是时代需要的文化,是能够为经济发展、人类进步提供思想保证,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亲和力的文化,无疑,安全文化具备了这种要求。要按照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先进文化的范畴和轨道。因此,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把它贯穿于安全文化建设之中,才能切实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安全文化建设、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服务。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安全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命为本。毋庸讳言,世界上人是第一宝贵的。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同时,在创造文化的三要素(时间、空间、人)中,人是最重要的。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价值实现5个层次上的需求,形成了安全价值体系的需求和观念。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为“安全发展”服务是安全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安全生产水平反映着国家的文明程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和生产力水平较低,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劳动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文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