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原则考试题库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3、《语文课程原则》阶段目的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规定。课程原则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规定,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络,增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当是语文实践,不适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6、汉语拼音教学的规定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精确拼读(音节);对的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7、汉语拼音能协助(学生识字),协助(学生说好一般话),协助(学生阅读)。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9、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亲密联络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10、口语交际的关键是(交际)二字,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1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有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贯彻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12、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3、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互相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假如没有主体已经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14、《语文课程原则》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体现,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体现真情实感。”15、《语文课程原则》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的是:低年级侧重激发爱好,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体现;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索,有个性地体现。16、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长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规定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试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处理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7、《语文课程原则》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感爱好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倡导。”18、《语文课程原则》的教学设计思绪明确指出:课程目的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重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19、教学目的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的和交融式目的。20、“分解式目的”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状况罗列若干小目的。这种叙写方式,思绪清晰,详细明确,便于操作。21、“交融式目的”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种明显的提醒语,但它的每一点目的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的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长处就是叙写以便。22、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的叙写的灵魂。23、教学目的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当到达何种效果,最终要注意用词用语精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的到达的层次性和辨别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24.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