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国际管理体系标准是建立现代电力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电力市场已日趋形成,在电力企业管理探索创新和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建立与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这不仅是电力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参加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与国际接轨,树立现代企业管理形象的需要。当今世界多数国家贯彻的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OHSASl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标准等国际管理体系标准,是在总结发达国家几十年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概括、提炼、形成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代表了目前国际公认的企业管理水平要求。一、IS0/TCl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颁布的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经历了1987版、1994版和2000版三个阶段,不仅日趋成熟完善,而且适用于各行各业、各种产品类型和各种规模的企业。IS09000族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业绩改进指南,提供了最佳的建立和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泛”工业模式,为国际贸易中供需双方建立信任,实施同一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消除质量壁垒提供了规范,从而促进了国际间的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这对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问世后,由于它是广泛吸取许多国家质量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在广泛组织专家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不断根据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定期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因而迅速得到各国的广泛承认。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同采用了IS09000族国际标准。许多国家级和国际级的产品认证体系(例如英国BSI的风筝标志、日本的JIS标志),都把IS09000标准作为取得产品认证的首要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国际互认制度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与实施,已有30个国家的认证机构和2个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中国是首批签署IAF认证多边承认协议的国家之一。全世界自上世纪80年末掀起的“ISO9000热”至今方兴未艾,截止20xx年底全球150个国家获得IS09000标准认证的企业已超过50万家。我国非常重视采用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上世纪90年代初即等同采用IS09000族标准作为国家GB/19000系列标准,并同时实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之所以能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是由于它对社会各方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生产、服务企业期望只通过一个认证机构的认证,就能得到各国用户的信任。于是。就产生了国际间对质量认证的国家互认。使各国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在超越国家的范围建立广泛的权威性。国际互认的关键是证明各国的认证机构确实有能力按同等水平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需要有一套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认可制度准则。为消除国际贸易因认证体制的不同而造成的技术壁垒,国际标准化组织(1SO)多年来一直希望建立国际统一的认证体制。国际认可论坛(1AF)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参加IAF的各国实现了质量认证的国家互认。1998年1月,原中国质量体系认可委员会(CNACR)首批签署了国际认可论坛多边承认协议(1AF/MLA)。这标志着我国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制度已与国际接轨,并获得国际同行的较高评价。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领域达到与发达国家一致的水平。这将使我国生产、服务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符合国际水平的认证服务,得到国际公认的质量保证能力证明。这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生产、服务企业和认证机构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同时,国际化质量认证体系的建立,也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内完全满足了世界贸易组织(WT0)的要求。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淡水缺乏、海洋污染、土地沙化、生物物种减少、酸雨事件、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诫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正在遭到空前的灾难,环境问题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日益重视和普遍关注。1972年,联合国成立了环境规划署,1982年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