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反思一年的时间倏忽间就过去,回头想来高三这一年是那样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对于教学,这一年称得上更上层楼,而这是只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个熔炉最后的高温加温时期,它是为成品出炉做准备,所以高三这一年是一直战斗在前沿的,它是热烈的、是紧张的、是充满希望的!前沿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平台,把以前不断积累的,在这一年厚积而薄发。一、责任重大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尤其还要每周两个晚上10:30的自习,所以疲乏不堪是很常见,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老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同学的未来,一定要用120%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备同学,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同学、对得起身为老师的这颗心。高三从时间上来看两头适应难,容易出现波动,中间过程需要稳中有升,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同学进行指导。因为高二的相对宽松使得同学上了高三有些不适应,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同学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同学沟通,那么同学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高三这一年。这是给老师本人和同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老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二、学习、学习再学习老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高三这一年在两位有经验的老师刘慧英老师和段永志老师带领下,我不断学习他们的方法与经验,我们一起听课、同头备课、互相讨论,这让我在复习课中进步很快,逐渐认识到复习课要符合考试说明、计划得当、体系清楚、主线明确、基础扎实、详略适宜、训练到位、巩固时间合理、推陈出新。同时自我的不断学习极其重要,对于第一年担任高三的年轻老师来说可能更注重学习老老师的经验,因为那是经过多年的试验后很有效的方法;时代的不断进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自我的积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高三这一年我仔细钻研这几年的全国和地方的高考题,又不断作大量习题,看《中学历史教第1页共7页学参考》、考试报这样的书报杂志,一些专家的评议和分析出题走向,加上自我分析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现在想来非常重要。三、多与同学沟通同学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成绩好的同学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同学系统知识,化解过去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要强化基础提高应试技巧等等,这都需要需要区别对待,而这与同学的主动沟通分不开,高三下半年会有很多城区的模拟题,但题有些是超纲或问法和答案不够准确,这时要仔细分析给同学更多的问法和更准确的答案,同时有些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与空间让同学和老师沟通起来课堂活跃,同学自主学习气氛很强,老师和同学都会进步。但高三还是留下遗憾,因为年轻,有些急躁,对于一些同学忽视基础知识,处理上过于简单。关于鼓舞与批判的应用上还需讲究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常常和多年带高三的老师沟通,不限于本科的沟通,有些问题会豁然开朗。而且一定要记录和沉淀这样一年下来才会留下很多。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教学反思(2)回顾高三一年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班主任工作科任工作都比较繁琐。作为一名第一次带高三的老师,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探究的一个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的进行了一些新尝试,当然也暴露出不少的新问题。以下分别就这两方面作简要阐述。1、对教材的处理。个人觉得近几年的高考,大有回归课本之势。显然,高考对于课本基础知识考察的广度和力度都有所加强。因而,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平常吃透课本就显得相当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吃透课本呢?我觉得,一是要将课本读“薄”,这就要求我们在仔细钻研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前提下,充分探求章目、子目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穿,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比较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