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创业中心运作主体模式演进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系王海光*摘要:我国的创业中心建设已经有很长时间,但重量不重质的现象较为严重,本文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探讨创业中心经营主体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最佳运行模式,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孵化器在初创期是社会公共品,其投资与经营应由政府作为主体,风险由政府承担。当孵化器进入成长期与成熟期后,应不断淡化政府的角色,由企业出任孵化器经营主体,形成企业化运作,同时对武汉市众多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提高创业中心自身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创业中心企业化效率分析创业中心在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是伴随着新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1956年,美国人乔·曼库首次提出了孵化器概念,幷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企业孵化器。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孵化和培育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及振兴区域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87年6月中国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成立。目前,全国范围已有近100家创业中心,据对其中70余家创业中心的统计数字表明,入驻公司的总面积已经达884000平方米,种子基金24亿元人民币,孵化企业4,000余家,员工70,000人,年孵化总值60多亿人民币。迄今为止,中央政府已投资40多亿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已拨款10亿元人民币,1300多家企业已转化4,000项技术成果。此外,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孵化器在全国各地形成,即:综合技术孵化器、专业技术创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行业孵化器等等。然而,孵化器的运行效率参差不齐,本文从政府与市场边界划分的角度,研究在孵化器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政府与企业在经营孵化器的模式上的演进机理,从而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孵化器运行最佳模式。一、政府作用的经济学研究(一)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范围一直是个有争议的政治问题①,过去的两个世纪已经表明,市场是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但是大约一个世纪前,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开始了干预经济的活动矫正观察到的市场失灵和经济失衡.政府介入的增加使得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大大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用于转移支付和收入支持的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以及关于经济活动的法规控制。在*王海光,女,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系主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创业、人力资源管理;邮编:110036;电话:(024)62202212,13940152265;E-mail:w3h3g3@163.net第6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1页共7页现代工业经济中,经济生活中已经没有不为政府所触及的领域。(二)市场与政府之间界限的划分:“政府的当务之急,不是去做那些人们已经在做的事,无论结果是好一点,还是坏一点;而是要去做那些迄今为止还根本不曾为人们付诸行动的事情”②。市场体系的有序性最早在亚当·斯密在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揭示,幷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认为在所有可能的结果中,政府对自由竞争的任何干预都几乎必然有害,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具有相互协调的关系,当个人追逐个人利益时,经常会增进社会福利。斯密关于市场机制运行的见解启发了当代经济学家经济学的理论家已经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竞争是有效率的,然而,市场经常会出现失常与失灵的情况,表现为垄断以及其它形式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外溢效应或外部性。亚当·斯密发现了竞争性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完全竞争和不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会尽可能多地生产出有用的物品与劳务,但在存在着垄断等市场不灵的情况下,看不见的手的效率特征就可能遭到破坏。因此政府的边界在于经济是否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果存在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和公共品中的任何一种情况,政府都会在医治这些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从政府的四个主要职能中考察现代混合经济中什么是政府行动的合适目标就会发现它们是:政府通过促进竞争、控制污染这些外部性问题以及提供公共品等来提高效率;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项目等手段,向某些团体进行倾斜的收...